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完成小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辛弃疾 ...

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完成小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②?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③,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⑤。

【注释】

①      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      千古兴亡:指漫长的历史上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

③      年少:指孙权,他继承父兄遗业占有东吴时才十九岁。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④      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      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1.词中“                  ,                    ”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1分)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形象。(2分)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3分)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3.借古讽今(用典),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或:曲笔,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何处望”“满眼”来分析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诗句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年少”“万兜鍪”“坐断”“战未休”来描述孙权的人物形象。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此句主要运用了“讽刺”的表现手法,联系“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以及本篇作品的写作背景来鉴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是小小主人翁”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同学们的担当精神。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1.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4分)

材料一: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2012年5月8日,在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两名学生救下来了,但她自己却被碾在车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直到5月21日,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张丽莉的壮举感动了全国网友,网友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女教师”。

材料二:在2012年5月20日的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的拜仁慕尼黑对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输掉1分,败给了切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名球员,特别是队长季莫什丘克,在点球大战前就表现出了对失利的极大恐惧,拒绝主发点球。这就像赫内斯赛后所说的那样:“面对极大的压力,拜仁缺乏一名真正的领袖,缺少一名能在困境中真正站出来的人。”

材料三:1970年12月,普林斯顿大学沈平、李德怡等人组成了“保卫钓鱼岛行动委员会”,强调以行动“警告日本人”,“抗议美国”,“唤醒国人”。 1971年,2500名留学生在联合国总部外举行保钓示威……2012年8月15日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船员成功登上钓鱼岛,并插上中国国旗。9月24日,为了抗议日本非法将钓鱼岛“国有化”,台湾宜兰渔民在下午3时集结70多艘渔船,从南方澳渔港出发前往钓鱼岛海域,这是历年来民间发起最大的保钓活动。

2.请你从“责任”的角度,对前面一、二则材料中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什丘克的行为表现,作出简要的评价。(50字以内)(2分)

3.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为同学们编写一段“三字经”,以便大家传诵。下面编写好了开头,请你就材料三续写几句填在横线上。要求:念着顺口,读着有味。(2分)

人在世,居群体;尽己任,担道义;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      国作家               的《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奇遇,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2分)

2.在“飞岛国”有两种侦察案件的方法是(2分)

3.《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清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修车人老修

李景文

①修车人姓修。在小镇的记忆中,他是外来户,只身带着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宝贝似的。

②对他刚刚六岁的儿子小修,老修是又当爹来又当娘,然而这么个特殊的两口之家,在小镇人眼里,又时常做出有悖常理的事来。小修在人前人后并不喊他老爸,而是跟着众人也老修老修的喊。每当这时,老修就眯着眼睛笑。有人提醒说,老修呀,小伢子不能没大没小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修说,我晓得,桑树条子从小弯。果然,在西北风吼吼的日子,缩手缩脚的小镇人看到了赤脚狂奔的小修。当热浪袭击小镇,连狗都在树阴下吐舌头,小修又打着赤膊在毒太阳下翻跟头、竖蜻蜓。众人声讨说,老修呀,你这是要你儿子的小命!小修字正腔圆回答,玉不琢不成器,铁不打不成钢,谢老修栽培!老修拿着榔头哈哈一笑,这小子的骨头,贱着呢,敲敲没事!

③儿子七岁上小学,报名那天,老修却让小修骑到他的脖子上,在小镇的大街上一路走来。好多熟人见了,都特意下车迎上来,老修呀,小家伙腿不好,就拿我的车使。老修一路道谢着,一路说,今儿我让小子当马骑,明儿我跑不动了,他驮我的日子在后头哩!老修对小修说,你考双百,我就奖你。小修果然就考了双百。小修很想老修给他买对金鱼养养。老修说,金鱼要吃鱼虫,我们伺侯不起。老修说服小修,从那省下的五块金鱼款中,花两块买了两条红鲤鱼,爷儿俩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④小修的脑袋瓜出奇的好,好像没费多大事就考上了县重点。报到前,老修花三十块给儿子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但整得比新车都好使。小修就骑着这车,每天往返于三十里外的县城与小镇之间。镇上许多人看不过去,说老修呀,让孩子住校吧,又整不了几个钱。老修一边整着车轮一边说,按理,这钱也不是花不起,不过,牛扣在桩上还是老,让那小子蹦去!

⑤一晃就是六年,参加高考的小修长得牛犊一样结实,一举就考中了一所名牌大学。镇上的人看到老修将小修送到火车站,给了他三样东西:一辆能照出人脸的簇崭新的“捷安特”自行车,一部带拍照摄像功能的“波导”手机,一台一万多的“联想”手提电脑。乖乖,小镇人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这么阔派!

⑥送行的人听到老修对小修讲,家底全交给你了,在外,不要丢小镇的脸!

⑦小修突然就跪下了,牛着嗓子吼了声:爸爸!

⑧老修小修这父子俩就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⑨这是小镇的人第一次听到小修喊老修爸爸,人们感叹唏嘘,陪着父子俩流泪,想止都止不住。

⑩一晃,又是六年,小修读博了,读的汽车设计,这真如了老修的愿。而且儿子在电话中透露,他替父亲找了个贤慧的儿媳妇,要接他到大城市来享福。但是,老修舍不得丢下他的修车摊子,他对儿子的电话一拖再拖。

⑾当儿子成了博士的时候,儿子的婚期也越来越近了,老修将要去参加儿子的婚礼,他显得特别的郑重,进理发店,下澡堂子,将残留在脸上和手上的几十年的油污都洗了。终于老修里外一身新,买了火车票。儿子再三关照,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添置齐了。老修想,虽说是到儿子那里,但是空着手,总觉得手放不对位置。思前想后,突然想起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跟他要过金鱼。于是跑到卖花鸟鱼虫的地方,花一百元买了两大一小那种名贵的水泡眼。然后,老修怀抱着金鱼缸上了火车。

⑿老修看着金鱼想,这三条像是一家子,两条大的,是他的儿子和儿子的新娘,小的不用说是他的孙子。想到这儿老修就笑了。老修坐在火车上,一脸幸福,嘴角上挂着笑,眼睛眯缝着,朝着金鱼缸

(选自《小说界》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请简要说说老修是个怎样的父亲。(3分)

2.对下列句子言外之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要好好管教你的儿子。)

B.这小子的骨头,贱着呢,敲敲没事!(这小子结实,吃点苦没啥!)

C.在外,不要丢小镇的脸! (你要好好学习,给全镇人争光!)

D.牛着嗓子吼了声:爸爸!(以前看不起你,不叫你爸爸,太不应该了!)

3.品味第⑿段中画线句的妙处。(3分)

嘴角上挂着笑,眼睛眯缝着,朝着金鱼缸。

4.读了本文,你会想起课文中一些父亲的形象。请回忆有关课文,完成仿写。(3分)

温和仁厚的牛汉父亲连夜补书,让人感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便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定州(               )      ④天子哭之,死无所(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2分)

3.(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

4.(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7分)

《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           的特点。(2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