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阅读(11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

课内阅读(11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应填的词语分别是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2.从新闻主体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2分)

               ②                      

3.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特点的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2分)

4.本段共17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3一12/13一17

B.①/②一⑦/⑧一17

C.①/②一⑤/⑥一17

D.①/②一⑨/⑩一⑩-17

5.本文第1112两句话蕴涵的感情色彩是(    )(1分)

A. 嘲讽    B 批评     C 斥责     D 抨击

6.“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7.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谈谈这段议论在文中的作用。(2)

 

1.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2.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3.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 4.A 5.A 6.主观原因:另一方面……都很泄气;客观方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7.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解析】 1.本考点要求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填写正确的词语。 2.从新闻的主题报道中,找出能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色彩褒扬的词语,找出词语正确即可。 3.了解新闻的“真”“快”“准”的特点,“至发电时止”,在这里更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 4.①②为新闻的导语部分;3一12报道了中西路军的渡江情况;13一17报道了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5.结合语境理解,这里有对国民党懦弱无能,官兵缺乏战斗力嘲讽的感情色彩。 6.分析记叙文中,议论表达效果的作用,找出作者分析“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学生填写正确即可。 7.了解记叙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体会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此处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阐述了“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意思。(4)

①可爱者甚                     ②亭亭净                       

清涟而不妖                   ③花之隐逸者也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有闻 芳草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外直 指豫南

D.陶后鲜有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怎样的特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意思。(4)

①咸:                           ②邑人:                            

③绝境:                         ④无论:                            

2.翻译句子。(4)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4.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字)(3分)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飞行25分钟后,星箭分离,“嫦娥二号”卫星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是我国首次运用火箭发射技术成功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轨道。“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请以“难忘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

(作文纸另附)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 有改动)

1.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4分)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⑵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3.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3分)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    句。赏析:                                                    

4.“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得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3分)

5.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