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8分)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8分)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⑵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⑶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⑷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⑸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⑹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⑺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⑻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⑼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⑽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

⑾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选自2011年第11期乡村版《读者》,有改动)

1.人们为什么“在一片蛙声中失眠”?(4分)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

3.结合文章第⑼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4.文章第⑶节提到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用以说明什么道理?请结合所学课文(如《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谈谈这种哲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6分)

 

1.城市生活中出现蛙鸣导致心烦意乱,无法入睡,(2分)然而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鸣声而失眠,失眠是因为 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2分) 2.排比,生动形象地凸现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生动的。(2分) 3.自然的、真实的,亲近自然、拥抱自然。(2分,意思对即可)与现实作对比,突出作者不能回到过去的痛惜和对现实生活不自然的无奈之情。(2分) 4.道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第6、11小节的内容“来概原因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能力。根据“几个或“来分析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扣住”自然地真实特征“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记忆中的自然以及现实中的自然来分析作者的情感以及少年的生活状态即可。 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现根据文章的中心“人与自然和谐”来分析“天人合一”的说明道理,然后结合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来谈谈本文对于当今有何现实意义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2.五岳归来不看山,                           

3.                          ,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                         ,春风不度玉门关。

5.竹外桃花三两枝,                         

6.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弹拨者,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niàng(    )成的琼浆——历久mí(   )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xuàn(   )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rèn(   )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

A.④②③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鼎湖山听泉》一文重点是写山泉,以泉水之美来表现山林之美,揭示从泉水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B.《陈涉世家》选自东汉司马迁的《史记》,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作者描写黄山的壮丽景色,揭示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

D.《画山绣水》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描写了从漓江上观赏到的山水美景,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B.她讲得娓娓动听,妹妹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