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7分) 《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7分)

《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           的特点。(2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1.单调、清冷 (2分) 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是个内容的能力。根据一、二两句中“雪、只”来分析边塞生活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中秒词的能力。“抱”的妙处围绕“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以及“边地生活的艰苦”来赏析即可。 3.本题是一道综合题。主题根据将士们的精神以及边地生活的艰苦来分析,表现手法根据“在艰苦的环境中将士们的精神、斩楼兰”来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9分)

1.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材料一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摘自歌曲《龙的传人》)

材料二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乘坐的车子叫“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材料三 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 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        ,探究的结果是:                                         (3分)

我选        ,探究的结果是:                                         (3分)

2.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选第          句,悟出的道理是:                                        

                                                                     (3分)

 

查看答案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划线的“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子四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弯曲成撇捺点画

1.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以是铨无褴褛状”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物喜

B.然则何解忧

C.令辱之,激怒其众

D.策之不其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B.蒋母善于纺织刺绣,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产品受到人们喜欢,是个心灵手巧之人。

C.蒋母生病,看着坐在床边的儿子,无言的悲伤油然而生,是因为病困交加,觉得无法很好照顾儿子。

D.“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都表现了蒋母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无误已___________              ②解也___________

③先外祖家不润___________        ④更录唐宋人诗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对文学名著《格列佛游记》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它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了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腐败和罪恶。

B.慧骃国中,马是理性的载体,野猢是肮脏邪恶的畜生。格列佛与慧骃的对话是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挞。

C.小人国的党派之争以跳绳来划分阵营。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美两国之间的连年争战。

D.小说还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