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雎》,回答问题。(6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笔法细腻生动,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请赏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中“流”的妙处。(3分)
2.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创造性破坏”是指破坏了原有技术根基,让人享受到新技术好处的行为。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引领创造性破坏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材料一:中国正处于创造性破坏的时代——社会发展的升级转型期。你要么选择忽视、落伍,要么选择跟进、投入。创造性破坏会让人觉得压力沉重。成熟社会的组织机制会日趋保守,往往失去“自我破坏”的勇气,这使现代社会越来越接受不了“破坏”的代价。
材料二:一个另类启迪:非洲大象所到之处,毁坏树木,践踏植物,拱挖矿物盐分,但野猪等中小型动物却有了活动与吃草的空间,甚至非洲的一些公路就是大象肆意驰骋遗留下来的路径。
材料三:苹果公司有个叫“异想天开”的广告,在爱因斯坦、毕加索、马丁·路德·金等人的肖像边,乔布斯写下了这样的广告辞:“让我们告慰那些疯狂之人,那些格格不入者,反叛者和肇事者,圆的螺丝钉打在方的洞孔里。你可以引用他们的话,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赞扬或蔑视他们。然而,你唯一做不到的事是忽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事物,推动人类朝前迈进。”
名著阅读。
1.简述格列佛如何成了利立浦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2分)
2.简要概括“大人国”国王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3分)
表达交流
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只有随时留意我们周围的生活,经常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感而发,抒发我们的真情,最终写出打动人的文章来。请调动你的积累,搜索你的记忆,采写你熟悉的人和事,说真话,抒真情。
请以“心灵深处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
2.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600字。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往天堂的电话
①一个春日的星期六下午,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里,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正在悠闲地翻阅着杂志。这时一个身穿红裙子、十五六岁模样的女孩走到报亭前,她四处张望着,似乎有点不知所措,看了看电话机,又悄悄地走开了,然而不多一会儿,又来到报亭前。
②不知道是反反复复地在报亭前转悠和忐忑不安的神情,还是她身上的红裙子特别鲜艳,引起了文叔的注意,她抬头看了看女孩并叫住了她:“喂!姑娘,你要买杂志吗?”“不,叔叔,我……我想打电话……”“哦,那你打吧!”“长途电话可以打吗?”“当然可以!国际长途都可以打的。”
③女孩小心翼翼地拿起话筒,认真地拨着号码,善良的文叔怕打扰女孩,索性装着看杂志的样子,把身子转向一侧。女孩慢慢从慌乱中放松下来,电话终于打通了:“妈……妈妈!我是小菊,您好吗?我随玲子姐姐来到了深圳,进了一家电子厂,上个月我们发工资了,等我凑足了1000块,就寄回去给弟弟交学费,再给爸爸买化肥。”女孩想了一下,又说:“妈,我告诉你,我们的工厂里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呢,我都吃胖了,妈妈你放心吧,我能够照顾自己的……”
④突然,小女孩的语调变了,不停地用手抹着眼泪,“妈,你的胃还经常疼吗?你那里的花开了吗?我好想家,想弟弟,想爸爸,也想你,妈,我真的真的好想家。”女孩再也说不下去了,文叔爱怜地抬起头看着她,女孩慌忙放下话筒。“姑娘啊,想家了吧?别哭了,有机会就回家去看看爸爸妈妈。”“嗯,叔叔,电话费多少钱呀?”“没多少,你可以跟你妈多说一会儿,我少你一点儿钱。”文叔习惯性地往柜台上的话机望去,天哪,他突然发现话机的电子显示屏上竟然没有收费显示,女孩的电话根本没有打通!“哎呀,姑娘,真对不起!你得重新打,刚才呀,你的电话没有接通!”“嗯,我知道”“叔叔!其实……其实我们家乡根本没有通电话。”
⑤文叔疑惑地问道:“那你刚才不是和你妈妈说话了吗?”女孩终于哭出了声:“其实我也没有了妈妈,我妈妈死了已经四年了……每次我看见同伴给家里打电话,真羡慕他们,我就是想和他们一样,也给妈妈打打电话,跟妈妈说说话……”听了小女孩这番话,文叔禁不住用手抹了抹老花镜后面的泪花:“好孩子别难过,刚才你说的话,你妈妈一定听到了,她也许正在看着你呢,有你这么懂事、这么孝顺的女儿,她一定会高兴的。你以后每星期都可以来,就在这里给你妈妈打电话。”
⑥从此,这个乡下女孩和这城市的报亭主人,就结下了这段“情缘”。每周六下午,文叔就在这里等候女孩,让女孩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实现了把人间和天堂、心灵和心灵连接起来的愿望。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2.仔细阅读第①段和第②段,说说为什么女孩子要忐忑不安在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前反反复复地转悠?(3分)
3.女孩的老家没有通电话,她的妈妈也已经去世了,可为什么她还要有模有样地给她的妈妈打电话呢?(4分)
4.在本文中第④段写到了来打电话的女孩流泪,第⑤段中又写到了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流泪。他们两人分别为什么流泪?(4分)
(1)女孩流泪是因为:
(2)文叔流泪是因为:
5.本文中的哪一处使你最受感动?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并谈谈你的感动是什么?(5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4分)
2.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举两例,做简要的分析。(4分)
3.“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4.两位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对“我”的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