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鼎湖山听泉》片段,完成文后题目(12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

阅读《鼎湖山听泉》片段,完成文后题目(12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汨汨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唱歌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1.请简要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2.阅读文中画线句,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3.有人认为“作者听泉的过程也是作者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请你结合课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聆听大自然的体验,请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写下你的经历和体验。(4分)

 

1.借宿僧寺,夜间听泉。 2.略 3.作者对乐曲的阐释,道出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作者听泉的过程无形中也就成了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 4.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深夜听泉以及听泉的感受”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鉴赏时,可以从“修辞的运用、泉声的描写顺序“来鉴赏画线句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听泉的独特感受”来理解此句话的内涵。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围绕大自然的一景一物以及自己的经历与经验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陈涉世家》,完成文后题目(18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天大雨     ﹙      ﹚    为天下﹙        ﹚

置人所鱼腹中  ﹙      ﹚    死,死国可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陈胜、吴广是如何顺利发动起义的。(3分)

4.选段划线处细致的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5分)

 

查看答案

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怅wǎng(      )       àng(        )然        分道扬biāo(       )

(      )          地(        )          (       )贬

 

查看答案

请以“幸福的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 写出自己的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2)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 不少于 600 字。

(5)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最美的月亮

①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②母亲的手术是临近中秋节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母亲总是忍受着饥饿和痛苦,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年幼的他,独自支撑了这个家。他觉得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岗了,他的收入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就不治疗,因为她认为那样既浪费了钱也救不了命。

③他很孝顺,便和妻子哄着母亲说是小病能治好,但需要做手术,这样才把母亲骗进了医院。从手术室出来,经过他三天三夜的细心护理,母亲逐渐清醒过来,那天正是中秋节。母亲住院一个星期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便这样,仍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他身上已经没钱了,只盼着妻子快点借到钱送来。

④夜晚,病房里冷冷清清,他守在母亲身边,同房的病人都回家团圆了。细心的他怕母亲触景伤情,就问母亲想吃点什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的母亲只是说:“扶我下床,我想看一下月亮,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他听得眼眶一阵发酸,流下了泪,然而他知道,母亲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移动的。思索了片刻之后,他有了一个决定。继而叮嘱母亲不要乱动,就转身离开了。

⑤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单而焦急。饭店、小卖店、电子游戏室,他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有一个小时50元的工作吗?”但是店主们的回答都令他大失所望。终于,在一家搬运站里找到了10吨待搬的水泥。一袋水泥100斤,搬1吨6元。他挽起衣袖开始玩命地把一袋又一袋水泥从小山似的堆上扒到肩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半个小时就把那10吨水泥搬到了车上。等到接过60元工钱的时候,才感到双腿如铅、头昏眼花,仿佛随时都可能晕倒,但他坚强地忍受着。

⑥他将挣来的钱买了一个深颜色的脸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月饼。他抱着脸盆和月饼回到了医院。路上他抱得紧紧的,生怕磕碰到怀里的月饼和脸盆,仿佛那是抱着母亲的命。回到病房,他把月饼摆在桌子上,然后掰开一个月饼,把最柔软的一块月饼馅递到母亲嘴边。看着脸色憔悴、满头大汗的儿子,母亲含着泪.说:“我不吃,这病咱也不治了。”他笑着说:“你看看今年的月亮多圆多亮啊,您肯定会好的!”他端过盛满清水的脸盆放到母亲床前,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⑦看着水中晶莹而富有生命的月亮,望着眼前的儿子,母亲心情好了许多:“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他拉着母亲的手说:“明年您还要陪我看月亮!”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⑧那一夜,母亲睡得非常安详,似乎已经远离了病痛。窗外月亮静静地悬挂着,虽然光芒依旧纤弱,但却仿佛迸射出了一种足以撕破无边黑暗的光明,一种足以融化天山冰雪的温暖

⑨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说:“这次手术做得很成功,你母亲能够再活10年甚至康复。”

⑩又是一年中秋,天上的月亮又圆了。母亲对儿子说:“去年在医院里看到的月亮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月亮。”

1.简要概括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儿子?(2分)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④段中的“景”和“决定”分别指什么?(4分)

3.结合语境,对文中画线句子做简要赏析。(4分)

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4.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⑧段中“光明”和“温暖”的含义。(4分)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4分)

【链接材料】

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

材料二: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陈玉蓉其后每天行走十公里,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来进行减肥计划,她坚持了7个月,脂肪肝奇迹般的没有了。最终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 陈玉蓉

我的阅读感言: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B.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

C.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去海南旅游,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D.这件蹊跷的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你不要再故弄玄虚,快把实情告诉我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