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5分) 春日 (宋)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5分) 

春日

(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逐江水趁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繁盛。②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         、细雨翻萍、         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图画。(2分)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小溪阴阴 鹅鸭戏水 2.小溪中鹅鸭逐春却不知春已去,仍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流露了作者爱春、惜春之情。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理解诗句内容,从诗歌意象来理解诗歌内容;2、从诗句内容来理解诗歌主题中心,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找出两个病句并加以改正。(4分)

①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②我坚持写日记近8年。③这厚厚的一摞日记是我的财富。④偶尔翻看以前的旧日记,我感慨良多。⑤虽然日记里不乏无病呻吟,也有不少狂妄的长篇大论,⑥并且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真切感受,对自我的反省和鼓励。

(1)第    句,修改意见:                                          (2分)

(2)第    句,修改意见: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曾业桃的《父亲的自行车》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A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B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昧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像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C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馨;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D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1.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⑴平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节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生病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上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批注是精读文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结构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从文中A、B、C、D处任选两处,自选角度作批注。(6分)

⑴我选(  )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选(  )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划波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4.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赵燮的《磨难》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

②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古时的斯巴达青年,迫于风俗的压力,每年都要在神坛上承受笞刑,以增强忍受磨难的耐力,这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的两种因素。

③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④过多的磨难,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或许是件幸事,诚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幸,中国的近代史已把这一点昭示得清清楚楚。古人言:多难兴邦。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真理,而不是广义上的真理。英国作家希尔顿在他的小说《失去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地名——香格里拉。后人多把香格里拉喻为世外桃源。

⑤遗憾的是,人们命运中的香格里拉总成虚幻,而生命中坦塔罗斯式的磨难却是百分之百的真实。

⑥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磨难。

⑦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⑧磨难能使人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远避磨难,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极少可能发生的。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文章第③自然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3.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经受磨难而获得成功。请为上文补充一个这样的实例。

 

查看答案

阅读《钓鱼岛》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东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诸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钓鱼诸岛周围的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海的一个渔场。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是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这个海峡港湾中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③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诸岛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它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东海南部的中心地带,是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钓鱼岛都是战略要地,无论是中国东出还是日本南下,钓鱼诸岛都是一个咽喉要道。它可以成为保卫我国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也可能被日本利用,阻碍我国统一,对我国东部沿海和台湾地区造成威胁。

④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在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钓鱼岛?(4分)

2.第②段划线句子里的“自古以来”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3.请写出下面的链接材料补充和印证了原文哪些内容。(3分)

【材料一】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储量约在737亿桶至1574亿桶之间。有人曾经预言,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储备量相当于“第二个中东”。

【材料二】1785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学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一书,共有五张地图,这些地图制作精细,与现代制图法一样以颜色划分区域。日本部分用淡

绿色,而中国部分是用粉红色来表示的。以色区分,国与国之间的分界自然一目了然。就在这图上,也标明了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的位置,其颜色与中国福建、浙江相同,都是粉红色的。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25分)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3)“不要掉队呀!”

(4)“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5)“我们顶着天啦!”

(6)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7)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8)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根据选文(1)、(7)两节文字对“火把”的描写,请你用两个词分别概括老山界山路和山势的特点。(2分)

山路:________________     山势:________________

2.对战士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最符合文章的原意?(     )(2分)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3.选文第(8)节文字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    )觉角度突出夜之(     ),从(    )觉角度暗示山之(     ),从(     )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限填一字)(3分)

4.选文第(8)节中的景物、声响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3分)

5.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很有层次,请你结合选文举例说明。(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