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最后一束康乃馨(15分) ①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同学们陆续都找到了工作,奔向新的...

最后一束康乃馨(15分)

①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同学们陆续都找到了工作,奔向新的生活。但我找了好多单位,都没有被聘用。那些天,我的心里沮丧到了极点,整个人都好像变了个模样,整天像丢了魂似的沉默着,不是看些打打杀杀的闲书,就是赖在床上睡觉,消磨着青春。妈妈每天陪着我,劝我要振作点:“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只是还不到时候罢了。”但我听不进去,有时甚至后悔自己上了大学。

②一天,吃过晚饭,妈妈对我说:“走,陪妈去街上转转,整天在家里憋着,会憋出病来的。”我不愿去,但看着妈妈略带乞求的眼神,我还是去了。

③我挽着妈妈的胳膊慢慢地走着。妈妈没有提找工作的事,只是讲些小时候调皮的故事,我不说话,只是听着。走着走着,妈妈对我说:“走,咱们去买点菜,这时候菜会便宜些的。”

④到菜市场时,菜市场里顾客已经不多了,这时卖主归心似箭,往往会让买主得到不小的实惠。我们走到一家菜摊前,妈妈挑选着明天要吃的菜,我呢,则站在一边等着。这时候,我发现不远处一个小姑娘手捧一束鲜艳的康乃馨,正向我投来天真烂漫的微笑。不知是鲜花的芬芳,还是小姑娘可爱的笑容吸引了我,我不由得走到她的身旁。这是一束盛开的康乃馨,朵朵鲜艳美丽,清香扑鼻。我心中一动,很想将小姑娘手中的这最后一束康乃馨买下,把它送给为我操心的妈妈。可当我向小姑娘问价时,她要的价并不低于鲜花店的价格。当我还价时,小姑娘却生气了:“凭良心说,我的花美不美?”我不假思索地说:“美是美,只是它是被人挑剩下来的最后一束,总应该便宜一些吧?”

⑤小姑娘一听,不乐意了,撅着嘴说:“大哥哥,你不知道,康乃馨是我们自己养的,每一朵都是爸爸精心栽培出来的。爸爸说就是剩下最后一朵,也不能随便处理掉,因为只不过这些鲜花的运气差一点,没有早点卖出去,并不是它们不美丽!”小姑娘一字一句,认认真真的一番话竟把我逗乐了。

⑥是啊,我不就像那最后的一朵康乃馨吗?只是运气差一点,并不是我不“美丽”。我捧着这最后一束康乃馨,疾步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送给你的。”妈妈看着我高兴的模样,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孩子,长大了。”

⑦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好像又回到了大学一样,不断地调整自己,开始了不懈的学习,而且还报考了研究生,每天忙碌地充实着自己。终于,在那一年冬天到来之前,命运之神垂青于我,我被一家外资企业聘用了,而且薪酬不菲。

⑧就像总会有阳光照耀不到的角落,人生也会有被命运之神遗忘的时候,许多人眼看着自己的青春如天上的小鸟一样倏忽即逝,只是嗟叹不已,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自尊、自信,还要有不间断的自我调整和充实。等到命运之神降临、幸福到来之时,你会发现当初执著的追求是多么明智,等待的回报是多么丰厚!

1.联系下文,第①段中划线词“沮丧”的意思是:            (1分)

2.文中有几处写出了妈妈对我的操心,如:①                               

                               ③                                (3分)

3.第⑥段当我把康乃馨送给妈妈的时候,妈妈高兴地说我“长大了”,这是因为:(4分)

4.联系全文,请理解“康乃馨”在文中的两层意义: (4分)

5.请你谈谈最后一段议论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分)

 

1.灰心失望 2.①每天陪着我,劝我要振作点。②带我出去买菜、散心。③给我讲些小时候调皮的故事。 3.(1)能理解妈妈的苦心,买一束花送给母亲。 (2)妈妈看到我高兴的样子,知道“我”能走出找不到工作的阴影,最终战胜暂时的困难 4.(1)是“我”自己的写照:我 “美丽”,只是运气差一点。 (2)对母亲的关爱表示感谢,“康乃馨”象征“母爱”,表达出作者孝敬母亲的感情。 5.最后一段议论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1分)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应该低头,而是要更加自尊、自信,不间断的自我调整和充实,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2分) 【解析】 1.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继而理解该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在这里“沮丧”有灰心失望的意思。 2.学生感知文本,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表述合理即可。 3.阅读第⑥段,联系上下文,能从文章中找出我“长大了”的依据,能回答出“能理解妈妈的苦心”和“最终战胜暂时的困难”意思即可。 4.学生应理解“康乃馨”的双关义。“康乃馨”一语双关,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即自己的美丽,又要理解其深刻内涵,即象征“母爱”,表达出作者孝敬母亲的感情。 5.分析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应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内容上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应该低头,而是要更加自尊、自信,不间断的自我调整和充实,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11分)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 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A.依林木之下( )

B.暗则麻蒿自照,( )

C.笈从师( )

D.夫人好学,死犹存(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 常以净衣易之。

3. 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诗歌欣赏:(4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4分)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分)

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

习惯说

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 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扩展。  ③踬:绊倒。

④蹶然:猛然。          ⑤中人:影响人。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停顿。(停一处)(2分)

蓉 复 履 其 地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俯读(        )   (2)每之(       )

(3)谓童子(         ) (4)地坦(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习之中人甚矣哉!

(2)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4.文中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即事寓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5分) 

春日

(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逐江水趁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繁盛。②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         、细雨翻萍、         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图画。(2分)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