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唐朝韩愈的《春雪》一诗,完成题目(6分)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

阅读唐朝韩愈的《春雪》一诗,完成题目(6分)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时写下的。

1.诗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身处江南的清代诗人高鼎曾有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早春之景。为什么长安和江南在相同季节中的同一月份却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请运用气象物候专题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2分)

 

1.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2分)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2分) 3.由于纬度的差异,高纬度的西北地区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和温暖湿润的低纬度的江南地区相比,显得春天来得稍晚一些。(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用“惊”句中字词的能力。紧扣住作者在见到早春之色时的那种心情来鉴赏“惊”的妙处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根据诗句中“嫌”这一个字来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分析效果,根据效果体会出诗人的感情饥渴。 3.本题考查学生对物候知识的认知能力。根据影响物候的“维度与高下差异”来解释这一现象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你所在的育英中学九年级⑴班准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2分)

示例:主题班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请你从上题自己设计的两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并为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2分)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题班会是活动项目之一,时间定在本周四下午三点至五点,地点定在你班教室,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你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方XX来作专题报告,见到方XX时,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和政论家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1分)

2.《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请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2分)

3.简述格列佛参观科学院见闻的主要内容(写出两点),并写出你的阅读感受。(3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________,绳不挠曲。

2.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

4.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时间角度表现洞庭湖景色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6.晏殊《浣溪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B.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对学习科学技术的渴望与日俱增

C.看到没有考好的成绩单,她无精打采,不知该怎么面对父母。

D.王老师批改完试卷,郑重其事的发给了同学们。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B.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C.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