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选自《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绝                 (2)虽乘御风             

(3)上下一白                 (4)余饮三大白而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3分)

 

1.沿:顺流而下  奔:飞奔的马  一白:全白  强:尽力 2.(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3.①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 ②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解析】 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自非、亭午、夜分、曦、俱、绝”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3.从感觉来理解写景角度,从写景的特征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比较,表述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竹取道 /齐师

B.隶而者 /太守归而宾客

C.不久居 /高二黍许

D.以其境过清 /咨臣当世之事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B.“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形象来源于大胡子”。

C.以故事情节的叙述为中心,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这就是小说。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一诗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B.为迎接“大运会”,我们学校开展了“每日喊英语”,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C.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铁道部称,原因是由于雷击导致信号失灵引起的。

D.通过这次包粽子过端午的活动,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音乐响起,他轻声吟诵,宛如龙吟凤哕,让人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

B.母亲很会做黄酒,我也如法炮制,酿了黄酒,味道还真不错。

C.为了采集相关的数据,科研人员经常在野外风餐露宿,不辞辛劳。

D.她的神色期期艾艾,让人心生怜惜。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正确的一组 (     )  (3分)

A.职(chèng)笑(yè)立(chù)风云变(tū)

B.意(qiè)黄(yūn)静(mì)忍俊不(jīn)

C.取(dì)形(jī)倒(tān)断壁残(yuán)

D.桥(zhàn)挑(bàn)追(sù)获益浅(fēi)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