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文后题目。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阿元 “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文后题目。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阿元

“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但阿元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来,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为他自杀了。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卢。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时对一家人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这个小朋友的问题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这个推销员说,当时他是面红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书,灰溜溜地走了。

从这次经历,这个推销员总结出一个经验,话不能说得太满,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从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对于失败能够有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失败为成功之母。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败。

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除了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之外,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项羽的对手刘邦,和项羽交手,从来没有打胜过。最惨的时候,他的老爸老妈老婆孩子全都被项羽抓起来了,项羽还威胁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当饭吃。对此,刘邦的反应是,我们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给我吃。

虽然刘邦的话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弃的勇气才让他在一次次大败之后又站了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代强汉的开国皇帝。

所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让否定这句名句,而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对于这句话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运用,很可能会让这句话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成为一块不敢正视失败的挡箭牌。

1.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需要哪些条件?(4分)                                    

2.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据“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被杀”、“刘邦打败项羽成为开国之君”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证明“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一分论点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仑的例子显得多余,应该删去。

C.作者通过否定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名言的道理。

D.“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格言被人们广泛认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另一个是在失败之后需要用它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3.若让你与作者辩论,你坚决捍卫“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观点,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5分)

 

1.需要的条件是:(1)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2)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2.D 3.言之有据(有论据支撑),表述准确。 【解析】 1.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此题从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两方面来进行阐述和论证。 2.A中证明了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B中拿破仑的例子不多余,因为它从另一角度补充“失败之后没死的”的事例;C中作者通过否定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不要让这句话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面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将: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次: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书:乃丹书帛日得鱼腹中书

D.宜: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2.翻译下面语句。(4分)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引发这次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分)

4.陈胜、吴广为起义做准备时用了哪两种方法来“威众”?                     。(用四字短语回答)(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

掌握80%以上

掌握50%—80%

掌握50%以下

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

12人

28人

10人

二班:自己看书做题

11人

30人

9人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40人

9人

1人

1.根据上表,请你分析探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你的探究结论。(3分)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

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80字以内)(6分)

A 恻隐  凌驾 饶恕  虔信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B 因为……所以……     既……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把“不管”改为“尽管”)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关键”一词太绝对,要把“关键”改为“重要因素之一”)

C.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句中“阅读”一词与 “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D.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贵昂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事实上,不是“诱惑”“无法”,而是“现代人”“无法”,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1)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 dú (          ) 职业之神圣

(2)多少过分的yúcí (       ) 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3)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rùn rú yóu gāo  (              )。

(4)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shǒu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