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面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将: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次: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书:乃丹书帛日得鱼腹中书

D.宜: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2.翻译下面语句。(4分)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引发这次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分)

4.陈胜、吴广为起义做准备时用了哪两种方法来“威众”?                     。(用四字短语回答)(4分)

 

1.D 2.如今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成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 3.“会天大雨……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4.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 【解析】 1.D中二者都是“应该”的意思。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诚、诈、唱、宜”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3.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4.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

掌握80%以上

掌握50%—80%

掌握50%以下

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

12人

28人

10人

二班:自己看书做题

11人

30人

9人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40人

9人

1人

1.根据上表,请你分析探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你的探究结论。(3分)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

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80字以内)(6分)

A 恻隐  凌驾 饶恕  虔信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B 因为……所以……     既……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把“不管”改为“尽管”)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关键”一词太绝对,要把“关键”改为“重要因素之一”)

C.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句中“阅读”一词与 “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D.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贵昂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事实上,不是“诱惑”“无法”,而是“现代人”“无法”,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1)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 dú (          ) 职业之神圣

(2)多少过分的yúcí (       ) 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3)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rùn rú yóu gāo  (              )。

(4)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shǒu (             )。

 

查看答案

那盆水仙花(18分)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李老师说:“他死啦。”“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听村里人说老头也不怎么会游泳。”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括号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6个字)(4分)

  老头闯课堂→“我”善待老头→同学帮老头→(       )→(      

2.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老头,一个是杨老师(“我”),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4分)

3.请赏析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4分)

(1)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

(2)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

4.文中划线句写到杨老师帮老头捡饮料瓶,此时老头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联系语境,描写老头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3分)

5.许多小说往往用第一人称“我”来讲故事,如《我的叔叔于勒》……本文也是如此,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