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14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

阅读理解(14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楚人有江者:                (2)吾剑之所从坠:             

(3)此任物:                  (4)人问其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3.用[甲][乙]两文中的句子填空。(4分)

(1)[甲]文中表明事件发生起因的语句是:                                

表明楚人不知客观实际发生变化的语句是:                                 

(2)[乙]文中小孩被投到江中的理由是:                                  

4.[甲][乙]两文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2分)

 

1.(1)搭船渡过 (2)这,这儿 (3)用 (4)原因、缘故 2.(1)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2)小孩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吗? 3.(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此其父善游 4.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说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解析】 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4.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语境,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范进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不省人事:这里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B.她是一个情绪极度不稳的人,一丁点儿矛盾都可能使她歇斯底里与人大吵一架。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C.大和小学近几年教学质量稳居学区前茅,人家都说学校人杰地灵,必定人才辈出。(人杰地灵:意指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D.十·一的巴人广场种种促销活动纷纷登场,每场表演都十分精彩,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停下脚步欣赏并发出由衷的赞叹)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到满院狼籍,又想起祖母。

B.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苦热难行。

C.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怄心沥血,积劳成疾。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祷(qǐ)挑(tī)轻(bǐ)桑(zǐ)

B.招(lài)白(shà) 恶(zèng)纠(gé)

C.污(huì) 星宿(xiù) 幸(jiǎo)望 (kuī)

D.害 (zèn) 侯(sì) 自(jǐ)肥(suò)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题目:             就在我身边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关雎(4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诗中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