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广州11月24日电)万众瞩目的刘翔24日晚以13秒09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取了广州亚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这是他个人第三次夺得亚运会该项目冠军。
决赛中,刘翔在第六道登场亮相,左侧第五道是韩国老将朴泰硬,右侧第七道是日本选手青木悠人,史冬鹏在第四道。
比赛开始后,刘翔一路领先,在跨越第三个栏时就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此后他一路奔跑,最终以领先第二名史冬鹏0.29秒的绝对优势夺冠。
2002年,刘翔在韩国釜山第14届亚运会以13秒27夺冠并打破该项目亚运会纪录。四年之后的多哈亚运会,他以13秒15蝉联桂冠并再度打破亚运会纪录。
1.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2字)(3分)
2.这则新闻的主体是: (1分)。
3.第三段属于新闻的 部分,作用是
(2分)
默写(8分)。
1.青青园中葵, 。 , 。
2.百川东到海, 。 , 。
3.树树皆秋色, 。
4. ,长歌怀采薇。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
B.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C.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3分)
2.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3分)
3.“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4.赏析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3分)
5.读完本文,结合自己,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现代文阅读 (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目。
穷人的风骨
马 德
(1)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2)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3)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4)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一元、两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5)我问:少了多少呢?
(6)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7)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8)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9)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10)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得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2.第(8)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语,并揣摩其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5分)
“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4.文中的父亲和老师确实让人感动,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学生,有这样的父亲和老师,你最想跟他说什么?(选取其中一个回答)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