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梁山众多的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

《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梁山众多的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

 

(每空1分,共2分)农民起义   官逼民反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对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考点要格外重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50分)

请以“我懂得了      (坚持、友谊、感恩、责任、亲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3、      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甲文]           雨 荷  张晓风

①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昂然挺立。

②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③漫天的雨纷然而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④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

⑤可是,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惟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

⑥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道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乙文]

暗香   皓月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李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有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如此啊!

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将“雨荷”、“暗香”写得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不同的是,甲文通过       _的表达方式来抒发作者对“雨荷”的赞美之情。乙文则通过          ,把“暗香”的具体寓意揭示出来。(4分)

2.甲文第②段中描写红莲的语句“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可用一个四字成语      来替代,但如果这样替换就起不到              的作用。(4分)

3.乙文中第③段、第⑤段各有一处写到眼睛“湿润”,请以选文为依据,用自己的话说出眼睛“湿润”的原因。(4分)

(1)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2)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4.联系甲文,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3分)  

5. 荷,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请你打开记忆的宝库,写出两句吟咏荷花的古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4分)

(1)                                。(       )

(2)                                。(       )

 

查看答案

芦花荡(13分)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文中为什么把老头子比喻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3分)

2.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3分)

3.“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这里的“愿望”指什么?(3分)

4.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及文化常识填空。(10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

2.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

6.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家乡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

7.《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再三告诫渔人的一句话是“_____”。

8.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_____”诗句中的“建安骨”是指以     为首的作家“刚建清新”的文风。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岁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以“那是一首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