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目。 穷人的风骨 马 德 (1)一...

现代文阅读 (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目。

穷人的风骨

马 德

(1)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2)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3)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4)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一元、两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5)我问:少了多少呢?

(6)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7)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8)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9)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10)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得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2.第(8)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语,并揣摩其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5分)

“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4.文中的父亲和老师确实让人感动,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学生,有这样的父亲和老师,你最想跟他说什么?(选取其中一个回答) (4分)

 

1.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给我为他女儿垫上的5元钱。(3分) 2.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3分) 3.用“轻描淡写”,“简单”来描写我把钱给学生的态度,表明“我”不想让学生的心里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表现了人物的细心和关怀学生的心理。(共5分) 4.(略 言之成理即可)(4分) 【解析】 1.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作答时,能答出“父亲执意归还给我为他女儿垫上的5元钱”即可。 2.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3.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词语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准确表述出词语在这里的具体表达效果,表述意思合理即可。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12分)

【甲】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节选自 沈复《童趣》

【乙】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①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②盍仿而效之?”余曰;“虫③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④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选自 沈复《闺房记乐》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é):何不。③踯躅(zhí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4分)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余           (2)鞭数十    鞭            

(3)觅螳螂蝉蝶之属   属           (6)不亦善乎  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盍仿而效之?

3.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相同之处:都写的是          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童趣;乙文写的是            之趣。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也要                                          做一个有情趣的人。(4分)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    ﹑植物丰茂的景象;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__   ___   __   ____之情。

 

查看答案

名著积累。(每空1分:共2分)

阅读《繁星》、《春水》。请联系相关衔接完成下面的问题。请问《繁星·春水》在内容上表现了哪些主题:一是对_      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__   __的思考和感悟。

 

查看答案

根据句式和修辞仿写两句话:(共2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如果我是    ,我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七年级七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