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12分) 【甲】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12分)

【甲】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节选自 沈复《童趣》

【乙】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①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②盍仿而效之?”余曰;“虫③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④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选自 沈复《闺房记乐》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é):何不。③踯躅(zhí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4分)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余           (2)鞭数十    鞭            

(3)觅螳螂蝉蝶之属   属           (6)不亦善乎  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盍仿而效之?

3.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相同之处:都写的是          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童趣;乙文写的是            之趣。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也要                                          做一个有情趣的人。(4分)

 

1.(1)我;(2)鞭打(用鞭子打);(3)类;(4)好;(4分) 2.(1)把土块、碎石凸出的部分当作山丘,凹陷的部分当作山沟。(2)为什么不效仿它呢?(4分) 3.相同之处:都写的是物外之趣;不同之处:乙文写的是闺房之趣。告诉我们: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善于观察、想象和联想,敢于创新,保持一颗好奇心,发现美与趣,做一个有情趣的人。(4分) 【解析】 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为、丘、壑、盍、仿、效”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3.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甲乙两文都阐述了“善于观察、想象和联想,敢于创新,保持一颗好奇心,发现美与趣,做一个有情趣的人”,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    ﹑植物丰茂的景象;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__   ___   __   ____之情。

 

查看答案

名著积累。(每空1分:共2分)

阅读《繁星》、《春水》。请联系相关衔接完成下面的问题。请问《繁星·春水》在内容上表现了哪些主题:一是对_      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__   __的思考和感悟。

 

查看答案

根据句式和修辞仿写两句话:(共2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如果我是    ,我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七年级七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③仁:仁慈。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孙叔敖婴儿之时                  ②恐母而死也                

长,为楚令尹                   ④未治而国人其仁也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2分)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4.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