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音乐之伴 张抗抗 音乐是有年龄的。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

音乐之伴    张抗抗

音乐是有年龄的。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

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奥妙。

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

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昔的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

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 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

所以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唯一标准。

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法品尝,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

1.“所以老年的音乐, 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说说划线字蕴含的深意。(3分)

2.作者开始说“音乐是有年龄的”,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3分)

3.作者为什么认为音乐在青年时代“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请结合全文比较分析。(4分)

4.在你的生命中,音乐是否一直陪伴,在不同的阶段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请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从一首乐曲入手或从一段音乐为伴的历程入手来谈谈音乐给你的感受。 (2分)

 

1.“宁静透明”是指安宁平和,没有杂志的状态。到了老年,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所以老年的音乐, 排除了功利的杂音,更加自然淡泊音乐便成了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3分 (只把文中句子抄下来得2分) 2.不矛盾。(1分)“音乐是有年龄的”是指不同年龄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不同,选择不同。(1分)“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是因为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不同的音乐在欣赏者那里没有绝对的界别,人们是以“喜欢”作为标准来选择音乐。(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3.(1)同幼年和少年相比,青年对音乐有了更多的思考、读解和领悟音乐; (2)同中老年相比,青年更有激情,也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思考、 读解和领悟音乐。(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4.略。结合1分,提出自己的看法2分。 【解析】 1.这里考查在语言环境中推断和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能紧扣文章中心主题,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正确即可。这里能理解出“老年的音乐, 排除了功利的杂音,更加自然淡泊的音乐便成了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意思即可。 2.能够结合语境,分别从为什么说“音乐是有年龄的” 不同年龄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和为什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 不同的音乐在欣赏者那里没有绝对的界别两个方面来理解和组织答案,表述合理即可。 3.这里应结合语境进行对比,将青年和幼年和少年相比;将青年和中老年相比,理由阐述合理即可。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情境要求答题。(4分)

“美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小儿退热药,下表是该药说明书的一部分。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毫升)

次数

1---3岁

10---15

     4

若持续疼痛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4---6岁

16---21

5

7---9岁

22---27

8

邻居刘奶奶5岁的小孙女感冒突然发热至38.9度,儿子媳妇来不及赶回,只打电话告诉她暂给小孙女服点“美林”退热。刘奶奶不识字,拿着说明书来请你帮忙,以确保服用剂量的准确。

1.看了说明书后,你觉得首先该问刘奶奶什么问题?

2.如无例外情况,你怎样告诉她服药剂量?还要跟她关照些什么?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填空(3分)

1.对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对联情真意切,表达了对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的沉痛悼念。

2.面对逆境,时常想起        (填人名)笔下那只勇敢无畏的海燕,我们就应该更加坚强;面对顺境,不妨领略孟子《           》中蕴含的人生智慧,我们就会居安思危。

 

查看答案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6分)

1.【春天踏青】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请语文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要你去请,你该怎么说? (2分)

2.【感受春天】同学们,踏青时,你听见了什么?你看见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2分)

3.【描绘春天】春的美丽,春的风情,春的每一个个瞬间,都感动着我们的摄影家,同时也感动了我们的一个个小精灵。请用你的笔,用你的心描绘出了春的风姿绰约。(2分)

示例:我画的是,春天不仅是在人的期望里,各种动物也都在殷切地盼望。小狗坐在翠绿的草坪上在静静地凝视着,等待着,小猫坐在月亮上,在静谧的夜空中唱着一首首优美的赞春曲。

我画的是,                                                         

 

查看答案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民日报洛杉矶2月21日电(记者陈一鸣)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和太空网站21日报道,天文学家通过美国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一颗距离地球40光年、被命名为GJ1214b的行星上存在着“热冰”或“超流体水”等特殊物质形态。

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扎克里·贝尔塔率领研究团队,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宽视场相机观察恒星的光线穿越该行星大气层时的光谱,发现许多颜色无法穿越,表明行星上有着浓密的水蒸气。贝尔塔表示,这颗行星是一个与地球非常不同的“水世界”,高温和高压为行星上塑造出“热冰”或“超流体水”等特殊物质形态,水量大于地球。

A.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发现GJ1214b行星

B.行星上存在着“热冰”或“超流体水”等特殊物质形态

C.天文学家发现“水世界”行星

D.这颗行星是一个与地球非常不同的“水世界”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改句: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B.原句: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改句:这张脸蒙昧阴沉, 这张脸郁郁寡欢, 这张脸丑陋可憎。

C.原句: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改句: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难道谁还不敢这样自信。

D.原句:在寂寞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改句:在寂寞中, 窗户上的玻璃被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 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