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 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 臣请献一朝之贾

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4.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

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2分)

 

1.(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2.B 3.(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盲目相信权威 5.示例:好处是: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坏处是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解析】 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B中与例句“之”都是“代词,代马”。 3.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策、食、比”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人莫知之”应调整合理的句式。 4.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并能从内容理解中体会中心主题。 5.这是一道半开放题,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有理有据,文通句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泥 活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位着爷爷两只精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第①段中说到“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在原文中找出精巧生动具体所指的内容。(2分)

2.第①段中说到“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从下文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冯老汉在干什么?(3分)

3.第①段冯老汉“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搓着两手”,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2分)

4.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何表达作用?(3分)

5.你认为冯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达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2分)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3分)

4.第③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不顾各方反对,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被普遍解读为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有专家指出,这一法案的提出是“                                  ”,其目的是为了转移民众对国内经济不满的一种“民粹主义手段”,但不能解决美国的任何问题。(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回答)

 

查看答案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然而因某些原因,长城遭到了一些破坏。这次,学校开展了“保护长城我先行”的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7分)

1.根据中国长城学会所作明长城保护情况的调查,人为破坏比自然破坏对长城更具威胁力。对长城的人为破坏,主要是取材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说说这属于哪一种破坏。(2分)

6ec8aac122bd4f6e

2.阅读下面的表格,得出你的结论。(2分)

                   公众对长城破坏现状的了解

非常不了解

不了解

有一点了解

比较了解

非常了解

3.1%

33.3%

35.6%

23.5%

4.5%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在攀登长城,还看到有人随意在长城上取土、掏洞、修窑、建库房等等,你将怎样阻止他们?(3分)

 

查看答案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公报,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01%。

    公报说,初步核算显示,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9.7%;原油消费量增长2.7%;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0%;电力消费量增长11.7%。2011年,中国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消费量8.4亿吨,比上年增长9.0%;精炼铜消费量786万吨,增长5.2%;电解铝消费量1724万吨,增长12.1%;乙烯消费量1528万吨,增长7.5%;水泥消费量20.7亿吨,增长11.2%。2011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2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增长25.5%。

A.去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01%

B.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

C.2011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

D.去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2.0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