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底气,指基本的信心和力量。财富、学识、家庭背景、专项技能等都能成为你的底,并产生...

底气,指基本的信心和力量。财富、学识、家庭背景、专项技能等都能成为你的底,并产生底气。有了底气,就会不畏山高路遥,就会唱出嘹亮的歌声,就会有生活的方向与动力,就会有了希望……但底气需要积淀,也需要正确对待。

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单位名称。

 

略 【解析】要正确审好命意性命题作文题(导语加标题要求的命题作文),就必须认真解读导语材料。本题也不例外,审题时须仔细品读导语材料,以此捕捉关键信息,把握题意指向,寻找审题突破口,进而促发联想和想象,产生情感共鸣,激发理性思辨。从导语材料可以看出“底气”的基本的含义,产生的本源、作用,以及对待它的正确方式。这些信息,对正确审题立意、选材行文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必须注意的是,“底气”不完全等同于“信心”,立意行文时若不注重联系“底”,而孤立地谈“气”,势必给人片面、肤浅的感觉。材料中的关键句“底气需要积淀”也暗示了这一立意指向。同时,材料还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底气”,正确地体现“底气”。换句话说,就是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底”,并由此产生什么样的“气”。如,是通过自我奋斗并经由继承与发展而产生的厚实的“底”,还是一味啃着的老人的“底”,抑或是通过投机取巧甚至徇私枉法而获得的“底”?产生的“气”是正气,是霸气,还是邪气?等等。如此思考,才能使思维不断深化,立意趋向深刻,视野越发开阔,联想愈加丰富……其实,该题的命制是源于当下的社会现实。“我爸是李刚”代表了现代人尤其是年青人对“底气”的误读,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国人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底气”观,这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放眼生活,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底气”。因此,无论是写记叙类文章还是议论类文章,都应有事可述,有理可言,有情可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下面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为了做好2009年10月1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反兴奋剂检测工作,组委会将全面采用兴奋剂检测的新技术,检测水平将可与北京奥运会美,任何tǐng(  )而走险者都不会如愿以偿。

媲美(    )   tǐng(    )而走险

 

查看答案

作文

有一则文坛轶闻说,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一日在镇上散步,路边一个乞丐伸手向他讨钱。他很想有所施予,往口袋掏钱时才知道没有带钱袋,见那乞丐的手举得高高地等着,屠格涅夫面有愧色,只好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笑了,含着泪说:“不,我宁愿接受你的握手!”

握手是一种礼仪,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并不简单。请以“握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诗歌阅读(17分)

沁园春  雪(17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作者描绘雪景,未出现一个“白”字,却多处扣住“白”来写,如“山舞银蛇”,银就有白色之意。请你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2分)

6ec8aac122bd4f6e(1)                        (2)                       

2.体会诗词上阕 写景句“千里冰封”、“顿时滔滔”中的“冰封”“ 顿”的妙处。(4分)

“冰封”的妙处:                                                          。

“顿”的妙处:                                                          

3.词中“风骚”的意思是______     __,其中“风”原指____     ____,“骚”原指____       ____。词中与“风骚”同义的一词语是“____    ____”。(4分)

4.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5.如何理解诗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查看答案

傅雷家书(22分)

1954年1月30日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抖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甜,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①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②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3.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画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2分)我选(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分)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查看答案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21分)

(1)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2)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百战百胜只是神话。因为,天外有天,你厉害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你有降龙十八掌,人家可能有葵花宝典;你有屠龙刀,人家有打狗棒。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就干脆远离红尘。

  (3)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的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4)“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怕不好出门见人,总之是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5)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上的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那小子是百年一出的短跑奇才,不管你被拉下多大差距,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他们是虽败犹荣。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6)“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6ec8aac122bd4f6e 答:                                                           

 

6ec8aac122bd4f6e
 


3.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说说它在文段中的作用。(4分)

答:                                                                          

4.参照下面的提示,请补写出第(4)段的论证提纲。(4分)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答:                                   举野牛的例子论证“ 怕”会输得丢人

的道理                                                       

5.根据你对第(5)段中“体育竞赛如此,各行各业都应该如此”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5分)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答: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