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①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②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③“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④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⑤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⑥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共同特征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们总不为大家所知道。 |
|
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
|
C.他们前仆后继地战斗。 |
|
D.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
2. “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
A.信“地”和“物” |
|
B.信“国联” |
|
C.求神拜佛 |
|
D.找不出分明的结果 |
3.对画线部分“要论中国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了四处比喻,“状元宰相”喻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言论。 |
|
B.隐晦语和嘲讽语的运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 |
|
C.字里行间,充分表明了鲁迅先生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
|
D.为全文作结,属于议论文中的解决问题部分。 |
4.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是全文的转折点,由直接反驳转到间接反驳。 |
|
B.第④段运用事例论证,有力地证明了正面论点的正确性。 |
|
C.④⑤两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
|
D.“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是设问句,下文对它做了回答。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B.朝服衣冠 |
|
C.登泰山而小天下 |
|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2.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3.下列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
|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
|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
|
D.吾与徐公孰美? |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4.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
|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
|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理。 |
|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中的“讽”字是用委婉的话劝告的意思。 |
|
B.妻子的回答用的是反问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 |
|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个判断句,“于朝廷”是介词结构后置。 |
|
D.成语“门庭若市”的意思是门前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的作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
|
B.《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
|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勃的绝句《终南别业》。 |
|
D.鲁迅先生的小说《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主人公是“我”与“阿长”。 |
对下列划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
A.这是一个复句,有三个分句组成。 |
|
B.“即使”“但”分别是表示假设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
|
C.“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在句子中作宾语。 |
|
D.“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是偏正短语作宾语。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 |
|
B.“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
|
C.高尔基对他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
|
D.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
|
B.我们严肃地研究了同学们提出的建议。 |
|
C.他的耐心帮助,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
|
D.我们坚信,终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