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雄不辱使命》 )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4分)
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② 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 易:
③ 岂直五百里哉 直:
④ 长跪而谢之 谢:
下列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句子是 、 、 、 (填序号)(2分)
事业说:“人生就是 。” 勤劳说:“人生就是 。”
奋斗说:“人生就是 。” 挫折说:“人生就是 。”
|
A.与风浪搏击的那双桨 |
B.那条坎坷曲折的山路 |
|
C.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
D.那耕耘土地的老黄牛 |
请选择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 倔强 juè 洗濯zhuó 诅咒zǔ 获益匪浅 fēi
B 冉冉 rǎn 给予gěi 厄运 è 忍俊不禁jīn
C 呵责hē 伫立 zhù 迸溅 bèng 盘虬卧龙qiú
D 迂回yū 挑剔tì 头晕目眩xuàn 险象迭生dié
作文
小树不拒绝风雨,才会茁壮;江河不拒绝险峻,才有激流与瀑布;大地不拒绝尘埃,终于肥沃而丰厚;天空不拒绝云翳,终有朝霞灿烂……而生活中,我们“拒绝”的一些东西往往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为了成长,我们也不应“拒绝”它们。
请以“我不拒绝 ”为题,完成作文。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1)甚异之 (2)具答之
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4分)
(1)交通:古义: 今义:
(2)妻子:古义: 今义:
(3)绝境:古义: 今义:
(4)无论:古义: 今义: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后遂无问津者。
4.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进行了描写?(3分)
5.你对文中“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何理解?(2分)
6.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2分)
《那些雪,那些暖》
①南方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雪在南方成灾的时候,她所在的城,也被大雪所困,全城停电停水,一到夜晚,整个城,黑得让人恐慌。
②那晚,朋友下班回家,曾经灯光活泼的窗口,变得黑沉沉一片。一个城,寂静如荒岛。朋友家在五楼,黑暗中,楼梯充满恐怖地对着她。她迈着沉重的步子上楼,想着那长长的楼梯,她该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头,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
③这时,朋友突然听到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束手电筒的光亮照过来,暗黑的楼梯上,霎时跳跃着温暖的光芒。朋友回过头去,灯光处,隐约看见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身影。孩子举着手电筒,温暖的光芒,一直把她送至五楼。
④朋友说,这辈子,她都不会忘记那柬灯光,于漆黑寒冷中,把她无助的心,焐得温热潮湿。
⑤我的另一个朋友,也给我讲了一个有关雪有关温暖的故事。那是春节返家的途中,她所乘的中巴车,被大雪困在一座桥上。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车的人,又冷又饥。大家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一边诅咒着外面的雪。突然,雪地里,一个农民,远远地来了。肩上担着副担子,担子两头,挑着两只铅桶。扁担头上,挂着一些白瓷缸,随着他的走动,白瓷缸叮当作响。车上有人苦笑说,这个农民真精明,知道趁火打劫呢,准是高价来卖什幺吃的了。
⑥近了。一张黑脸庞,笑吟吟贴在车窗外。大雪的天。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汗。司机打开车门跳下车,他跟司机嘀咕了两句,司机一脸是笑,赶紧把他让上车。他歇下担子,揭开挑来的铅桶,里面热腾腾的,竞全是生姜红糖水。他舀满了一瓷缸,端上,地笑着对车上人说:冻坏了吧?生姜茶驱寒,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
⑦一车人,都喝了他的生姜茶。一车人的心,都被他的生姜茶烫暖了。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一点生姜茶,哪能要钱呢?赶紧挑起他的空担子,走了。一车人目送他走远,眼前困住他们的雪,也变得可爱起来。一瓷缸姜茶的温暖,从此留在他们心上。
⑧看报,看到河北唐山市1个农民的事迹。南方雪灾,让他们坐立不安。他们自掏腰包,自发组成一支抗灾抢险队伍,于大年三十这天,千里迢迢奔赴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冲到抗灾最前线,吃尽辛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仅19岁。
⑨他们的理由,简单而朴素:当年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帮了他们的,现在.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
⑩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也不会落空。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
(选自《扬州晚报》)
1.文章记叙了“有关雪有关温暖”的三个小故事,请你概括。(3分)
2.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表达的妙处。(4分)
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
4.试结合第⑥⑦两段画线处语句,分析那位送生姜茶农民的性格特征。(4分)
5.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也不会落空。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请结合这一“点睛”语段,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上文后的感受。(50字左右)(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