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青女素娥俱耐冷,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船在动,星也在动,他们是这样低,________________。
8.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来,并按顺序订正在表格中。(4分)
潜移默化 鸦鹊无声 记忆犹新 相题并论
谈笑风生 忘乎所以 熙来嚷往 摇摇欲坠
走头无路 心旷神怡 白驹过隙 咬文嚼字
错别字 |
|
|
|
|
订正 |
|
|
|
|
阅读。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___________极了。
2.大概是___________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3.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__________似的喝采……
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
①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____________。
②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____________
③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____________
④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____________
⑤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烂熳:____________________
模胡: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3.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4.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