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中的乐园
李建云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大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
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大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大空城市建在太空中这些特殊的点上。建太空城的地方有了,但太空城市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中美国科学家奥尼尔1975年设计出了一种称之为“宇宙岛”的太空城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
这个“宇宙岛”的外形像一个车轮子,直径约500米,它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以 产生模仿地球引力的“人造重力”。人在“岛”内不会四处漂浮,感觉像在地球上一样,同样可以头顶蓝天,脚踏实地。“岛”的外壁有一层约2米的粗糙的外壳,可以抵挡宇宙中外来物的撞击。“岛”内建有太空工厂、大空农场,有住宅、商店、医院、 学校、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可以容纳上万人,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人造生态系统。
还有一种设计,是大型的圆筒形空间城。城市建在一个直径为6.5千米、长32千米的大圆筒内。圆筒围绕竖直轴自转,以产生人工重力,居民可达上百万。
大空城中有人造陆地、湖泊、河流,还有大片森林、公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并可人工控制昼夜和季节变化,真可算得上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天上人间。
人们设想中的太空城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上千万吨的庞然大物怎样才能建造在如此遥远的太空呢?显然,现有的任何火箭都无法将大空城整体发射上天。因此,建造大空城必须要有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才能解决物质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航天飞机能自由地往返于地球和太空,它要经过改进完善后,才能担负起如此艰巨而遥远的飞行任务。建造一座太空城,需要航天飞机无数次的往返飞行,将一个个太空舱和所需的设备、人员、机器人等送上太空。先在大空中装配成中型的宇宙站,然后以宇宙站作为立脚点,再建造太空城市,进行太空移民。
建造大空城,进行太空移民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进行相关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城市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人类的优秀子孙将飞离地球摇篮,去太空建造人类的第二故乡,他们是太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第一批太空移民。也许,你就有幸成为太空城市的一位贵客。
1.从整体上看,全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太空城的?请简要概括。
2.(1)建造不同设计方案的太空城所面临的两个共同难题是什么?
(2)面对这两个难题,人们设想的解决途径分别是什么?
3.根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
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
4.⑴作者认为,建造太空城的设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文阅读。
1.本文以“喂――出来”为题有何用意?
2.作者为何幻想出一个深不可测的洞?
3.透过小说情节我们可以领悟到哪些道理?
4.本文故事浅显易懂,但内涵深刻,你认为它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1.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2.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前面一句的句式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穿缀,联成一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谊如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噪声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统计说明,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1)根据表格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噪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降低噪声污染已成当务之急,对此你有何建议,请写出一条。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
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料小人是霍丽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去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的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的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的说:“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段内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
2.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她送的礼物的词语是“___________”;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___________”的心理。
3.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
4.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大人是_____________,而“她”则是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明这种爱的价值。 B.表明这种爱的意义。
C.表明这种爱的珍贵。 D.表明这种爱的热烈。
6.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的作用。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们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1.短文按__________结构安排。第一句总说“_________”,照应前文的“_____________”一语。
2.分说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
3.四季吆喝声的介绍,有具体描写,有概括介绍,哪一季的吆喝没有具体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介绍春天的吆喝声,却写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好感”,是不是离题?
简答题。
1.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2.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