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文阅读。 1.本文以“喂――出来”为题有何用意? 2.作者为何幻想出一个深不可...

课文阅读。

1.本文以“喂――出来”为题有何用意?

2.作者为何幻想出一个深不可测的洞?

3.透过小说情节我们可以领悟到哪些道理?

4.本文故事浅显易懂,但内涵深刻,你认为它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1.“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他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下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这一题目,富有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报复,报应终究是要来的。 2.文中深不可测的洞实质上是人们奇特想像力的表现,人们通常处理垃圾、废水、废气不就是将大海、天空看做深不可测的洞来排放吗?作者假想出有这样的一个洞,就是用来表现人们的愚蠢可笑,也警醒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必将遭受到灭顶之灾。 3.保护环境,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一时,不考虑将来;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报应等。 4.参看课后练习二,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1.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2.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前面一句的句式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穿缀,联成一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谊如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噪声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统计说明,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表格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噪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降低噪声污染已成当务之急,对此你有何建议,请写出一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

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料小人是霍丽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

6ec8aac122bd4f6e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去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的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的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的说:“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段6ec8aac122bd4f6e内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

2.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她送的礼物的词语是“___________”;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___________”的心理。

3.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

4.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大人是_____________,而“她”则是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明这种爱的价值。    B.表明这种爱的意义。

C.表明这种爱的珍贵。    D.表明这种爱的热烈。

6.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们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1.短文按__________结构安排。第一句总说“_________”,照应前文的“_____________”一语。

2.分说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

3.四季吆喝声的介绍,有具体描写,有概括介绍,哪一季的吆喝没有具体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介绍春天的吆喝声,却写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好感”,是不是离题?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2.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吆喝是一种口头广告。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方法有:A.告诉你制作的全过程。B.简单的制作方法。C.既简洁又生动形容货物的特点。D.借甲物形容乙物。E.靠戏剧性来吸引人。请将这几种吆喝方法分别填入下列句子的括号内。

(1)“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

(2)“葫芦儿——冰塔儿。”(    )

(3)“卤煮喂,炸豆腐哟。”(    )

(4)“萝卜赛过梨。”(    )

(5)“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