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一试。 汉代妇女的发饰以挽髻为主,梳发辫的已经不多见。发髻一般是从头顶中央分...

课外一试。

汉代妇女的发饰以挽髻为主,梳发辫的已经不多见。发髻一般是从头顶中央分清头路,由下朝上搭,挽成各种式样。有侧在一边的堕马髻,乐府诗《陌上桑》写秦罗敷“头上倭堕髻”,这种倭髻就是从堕马髻发展而来的,因髻歪在头部一侧,稍带倾斜,似堕非堕,故名堕马髻。据说梳这种髻,加上愁眉,啼妆等妆饰,能增加妇女的妩媚之态,有如刚从马上摔下来一样,故走路也有特殊的姿势,名为“折腰步”。此外还有瑶台髻、垂云髻、盘恒髻、百合髻、同心髻、垂髻等。《妆台记》里有“汉明帝令宫人梳百合分髻”,即指垂髻。这些发型均以高大为美,《后汉书·马廖传》上太后疏里说:“闻长安语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妇广眉,四方且半额。,,当时妇女常于真发中掺接假发梳成高大的发髻,插入数枝荆簪将它固定,也有用假发做成假髻直

接戴在头上(这与我们今日的假发套相似),再以笄簪固定,称为‘‘副贰”。还有一种以假发和帛巾做成帽子般的假髻,白天往头上一戴,晚上可以取下来,称为“帼”,我

们后来称女子为“巾帼英雄”,即意其为女中豪杰,“帼”字代指女性。因为假髻太大,头不堪重负,这时还出现了支撑假髻的专门器件。

汉代贵冻妇女的头饰也不胜繁复。《续汉书·舆服制》记皇后服制。皇后的头饰是先把复在头上的假髻用笄亩定之外,还另加熊、虎、赤罴、天鹿、辟邪、牛等六种动物形饰片,再与孔雀、黄金山题、九种华胜及用白珠穿成桂枝般的装饰和白球做成的耳配套,绕以翡翠华云,可谓金碧辉煌,只要戴冠者轻移莲步,环翠玎声就不绝于耳,化动为静,扩大了旁观者的视觉效果,更为引人注目。这种步摇冠后来发展为凤冠,我们可以从各类古装戏中窥其一二。

头上戴了一个很大的、五光十色的步摇冠,如果脸部不用妆加以突出,反倒不能显出面容了,所以汉代的妇女还懂得化妆。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妇女已开始纹眉擦粉,近年出土的楚俑多眉短而浓,说明眉形经过加工,《楚辞·大招》中也有用“粉白黛眉”形容当时妇女的。汉代妇女用黛石画眉,刘熙《释名》云:“黛,代也,灭去眉毛,以此画代其处也。”后汉张敞为妻画眉的故事也证明了此种风俗。此外,汉代妇女的化妆品还有铅粉、燕支(即胭脂)。令今人不能小觑。

1.请给“倭堕髻”下一个简要的定义。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3.在命名汉代各种妇女的发髻时,如垂云髻、百合髻、瑶台髻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了古代典籍,用意何在?

5.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皇后的“步摇冠”,主要是用以表现什么?

6.第三自然段说明了什么内容?

 

1.堕马髻的一种,因其发髻是在头部一侧,有如从马上堕下一般而得名。 2.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 3.打比方,将发髻的形态比喻成瑶台、垂云、百合等。 4.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而有说服力,增强了历史使命感。 5.通过说明“步摇冠”的金碧辉煌,来表现皇家生活的奢华。 6.汉代妇女沿袭了楚国时的化妆技巧并有所创新。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文“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到“也就不为徒劳了。”,完成小题。

1.从文段来看,屏风主要有哪些特点?

2.品文赏句。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1)“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3.作者说“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在作者看来,富有诗意的“屏”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请你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查看答案

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查看答案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  ) 痕(  ) 鸿儒(  ) 案(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