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
2.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3.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5.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依课文填空。
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历史了。这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_____。
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轴线。
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
|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
|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
|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
为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
活页月刊( )
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
2.各种花次第开放。( )
改革开放( )
A.(花)展开。 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
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 )。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 zhù( )。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 yè méi( )、西府hǎi táng(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