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

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165米,桥面宽10米,桥高15~20采。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有楼亭五座。楼亭成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人观赏和休憩。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n,器物两部分之间的凸出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本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

2.选段中着重介绍的杰作是________。

3.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空顺序

D.逻辑顺序

4.风雨桥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与其他木石结构桥相比,在建筑结构上的独特之处是

A.不怕风雨

B.更为壮观

C.建桥不用一颗铁钉

D.比其他桥长

 

1.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2.程阳风雨桥 3.D 4.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现。(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得古朴美现。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乙)”。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

2.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哪几项

A.历史悠久

B.结构坚固

C.形式优美

D.交通方便

E.建造者是李春

3.语段分四个方面(四大点)介绍了这座桥的特征,请按桥的不同特征将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4.请填出文中(甲)、(乙)两处所缺的文字,并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局部

C.由特殊到一般

D.由先到后

6.这段文字的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954年

1.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2.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5.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雨声声

   傅天琳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节把窗外雨声和窗内语声加以对照,以此笼罩全篇,统率全诗。

B.第二节中,没明写说话的具体内容,实暗写说话内容。

C.第一节写雨声、语声的热闹,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写出夜半恬静的气氛。

D.本诗的目的是写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感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题“秋雨声声”让人联想到秋雨中的人语,以秋雨的细腻连绵写出窗内人的甜蜜的情感。

B.第二节中,作者虽没有正面回答说些什么,但从树、花受到雨水的滋润中,可见笑、吻给对方心灵的慰藉。

C.诗句“天边的……飘飘的云”把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写,用大自然的美衬托人的美。

D.雨声和语声融合的梦境即指第二节中表示亲密感情的笑、吻、眼睛。

 

查看答案

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

A.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B.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C.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D.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留滞:停滞,不流通。

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忍冬:指一种凌冬不凋的草药名。

C.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D.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