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划线字注音。
旁骛( ) 佝偻( ) 解剖( ) 扯直(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三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创造。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吸取精华,又要勇于创新。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吃桑而吐丝正是春蚕的可贵之处。蜜蜂终生酿蜜忙,整日累月不辞辛劳地采花酿蜜,则是蜜蜂的可爱之处。倘若失掉了“吐丝”和“酿蜜”这一基本点,春蚕和蜜蜂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不值一谈;如同吃饭一样,读书也有个“会吃”“不会吃”“吃好”“吃坏”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③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做到“汤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在我党历史上,王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员。他不顾中国国情,一味教条地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机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期间,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大搞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结果,使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他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终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罪人。
④在读书方面,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他读马列的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驱虎豹、惩腐恶、追穷寇、缚苍龙,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学习前人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名句。可见,读书只有善于创造,才能将获得的精华化为己有,真正像蚕那样吐出鲜亮的丝,像蜜蜂那样酿出甘醇的蜜。
⑤善于读书,既吸收又创造,才能增智慧,长才干,获得成功。
1.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泥沙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的理解。
2.文章第③段举王明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第④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毛泽东同志善于读书的?试加以分析。
4.请你为第③段从正面或从反面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蝈蝈( ) 蛐蛐( ) 树篱( ) 盛( )夏
作文(50分)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情,家庭的温馨之事,同学的友谊之事;家庭的不快之事,同桌的摩擦之事,事事皆是文章……面对这五彩缤纷的生活,请拿起你的生花妙笔,选择开学以来发生的一件事或报道新鲜事,或描写先进人,或发表新观点,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阅读这篇作文,回答问题。(11分)
壮志凌云天地间
茫茫苍穹下,一只雄鹰忽而高、忽而低地翻飞。一会儿遨游云边,一会儿游戏和风,陶醉在君临万物之上的豪情里。它也许累了,猛然向下俯冲,从一个草垛掠过另一个草垛,好不快活。这一切被鸡看在眼里。于是,鸡对同伴说:“鹰和我们没什么两样。”鹰听后回答道:“我可以飞得同你们一样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然,这是只自负的鸡。它拥有卑劣的心态——妒忌的心态。它拥有可鄙的目光——短浅的目光,它充其量是一个小人物,同那些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就指手画脚,横加干预的嫉妒鬼,没有什么两样!
纵横历史五千年,在鸡的奸嘴下能有多少英雄实现鸿鹄大志?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屈原志与天齐,眼见楚兴有望,却因靳尚等几句奸言化为乌有;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将“痛饮黄龙府”,却因秦桧等几句奸言,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因之遗恨终生;袁崇焕赤胆忠心,却为奸言所害,又何处鸣冤?
纵横历史五千年,又有多少英雄不畏奸言,横扫险阻,建功立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夜间虎落平原,面对流言坦然处之,终于东山复出,创出佳绩;一代伟人邓小平,三起三落而不丧大志,才有中国经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古训云:“凤凰再沉沦也是凤凰,蚊蝇再完美还是蚊蝇。”流言蜚语固然可惧,但只要勇敢面对,自然不攻自破。只要拥有凌云壮志,在流言面前进退自如,坦然而不变色,何愁不能“痛饮黄龙府”?何愁不能“横戈马上酬壮志”?又何需“英雄一夜尽白头”!
1.请根据你的理解,在文中横线上填一句话。(2分)
2. 请联系上下文推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大致含义。(2分)
3.小作者在他的作文中表现了怎样的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4.作为我们的同龄人,这位小作者的文笔相当不错。请谈谈,读了这篇作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作文的技巧。(3分)
5.在你的身边,是否有象文中的鸡一样的人呢?你能给他们提一句忠告吗?(2分)
阅读下面一组文章,完成相关练习。(14分)
(一)长征路是什么路?严格说是没有路。在沟壑纵横、激流咆哮的漫漫征途中,是红军用双脚踩出了一条路、用枪炮打出了一条路、用鲜血和身躯铺出了一条路。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名军人,要挑战生理极限、心理极限,要忍受饥饿和伤病的折磨,要经受风霜雪雨和枪林弹雨。即使高级将领,也要随时准备牺牲。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支军队,时刻面临着战斗考验,大仗、小仗、险仗、恶仗、遭遇战、伏击战……仗仗打得惨烈,战战生死攸关。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个政党,要战胜教条主义桎梏,要经受党内路线斗争的考验,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出危机,要为抗日救亡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寻找出路。
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毛泽东豪迈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
长征路,是一座激励后人的镜子,是一面昭示后人的丰碑。
(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十万百姓泪汪汪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1. 第一则材料中有两个词颠倒了位置,请把这两个词找出来。(2分)
2.长征诗中主要抒发了红军战士的何种情怀?为了突出这种情怀,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3. 十送红军中军民之间的深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你简单分析一下。(3分)
4. 仿照第一则材料写句子。(3分)
学习路是什么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三则材料都是针对一个主题——长征而创作的,你认为这三则材料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