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组文章,完成相关练习。(14分) (一)长征路是什么路?严格说是没有路...

阅读下面一组文章,完成相关练习。(14分)

(一)长征路是什么路?严格说是没有路。在沟壑纵横、激流咆哮的漫漫征途中,是红军用双脚踩出了一条路、用枪炮打出了一条路、用鲜血和身躯铺出了一条路。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名军人,要挑战生理极限、心理极限,要忍受饥饿和伤病的折磨,要经受风霜雪雨和枪林弹雨。即使高级将领,也要随时准备牺牲。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支军队,时刻面临着战斗考验,大仗、小仗、险仗、恶仗、遭遇战、伏击战……仗仗打得惨烈,战战生死攸关。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个政党,要战胜教条主义桎梏,要经受党内路线斗争的考验,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出危机,要为抗日救亡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寻找出路。

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毛泽东豪迈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

长征路,是一座激励后人的镜子,是一面昭示后人的丰碑。

(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十万百姓泪汪汪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1. 第一则材料中有两个词颠倒了位置,请把这两个词找出来。(2分)

2.长征诗中主要抒发了红军战士的何种情怀?为了突出这种情怀,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3. 十送红军中军民之间的深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你简单分析一下。(3分)

4. 仿照第一则材料写句子。(3分)

学习路是什么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三则材料都是针对一个主题——长征而创作的,你认为这三则材料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1.(2分)镜子与丰碑 2.(3分)①情怀:抒发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恶劣环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运用了对偶、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 3.(3分)《十送红军》最动人的应该是它优美流畅的旋律和情真意切的歌词。那种一咏三叹的旋律、低沉的和音可比《梁祝》的《长亭送别》,离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明知此去归期无期,却不得不别。这种离别比死别更令人揪心!死别是一种短暂的巨痛,而这种离别却是长久的痛,让人格外牵肠挂肚,欲罢不能。撇开长征崇高的目的不谈,这种浪漫的情怀令人十分动心!!再加上民歌衬托手法的恰当运用,如送别时的“绵绵细雨、载红军的穿梭的船儿、野鹿的哀号、落光的梧桐树、含泪送别的父老乡亲、停歇的锣鼓、送了一程又一程扶老携幼的人群”加强了歌曲的画面感,营造了一种悲壮的送别场景。整个歌曲竭力渲染了红军与江西根据地人民生死相依、鱼水情深的深情。 4.(3分)仿写:学习路是什么路?严格说是辛苦路。在荆棘丛生、惊涛骇浪的长长拦路虎中,是学子用双脚探出一条路,用手脑写记了一条路,用汗水和眼泪滚出了一条路。 5.(3分)不同:1、在修辞手法上有不同:第一则材料主要用了设问、排比、比喻;第二则材料主要用了对偶、夸张、对比;第三则材料主要用了夸张、反复、重叠起兴。2、第一则材料语言通俗,富有气势;第二则是采用古诗七律,对仗工整押韵;第三则材料采用了江西的民歌民调琅琅上口、也基本押韵,歌词注重细节描写,语言生活化,有方言拖腔,给人一种重叠反复、一咏三叹之妙。 【解析】 1.“昭示后人”应是“镜子”的功能;“丰碑”则更具有激励性。 2.了解常用的对偶、夸张、对比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在这里对偶、夸张、对比的修辞抒发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恶劣环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感知民歌内容,理解民歌形式,理解和分析民歌一咏三叹的结构特点和手法作用,分析合理即可。 4.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5.能从修辞和语体色彩角度来理解和组织答案,表述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按要求做题。(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月11日下午,宜昌市雷锋中学校长罗雁飞率教师代表16人赴枝江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61699部队官兵。

自2009年雷锋中学与61699部队正式结对为军民共建单位以来,每年暑假,雷锋中学师生代表均会奔赴枝江慰问部队官兵。在此次慰问活动中,学校领导除了为官兵送去慰问品,还组织校篮球队与部队篮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极大地促进了部队官兵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情谊。

此后,双方还进行了亲切座谈,共叙军民情谊。罗雁飞校长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部队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对部队多年来对学校新生军训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表示感谢。部队首长感谢学校的慰问,向大家介绍了部队的训练情况,表示仍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学校工作。在学校需要的时候,继续提供人力、物力或者经费方面的支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教育发挥积极作用。部队领导还主动就后期资助雷锋中学优秀贫困学生、新一学期军训等问题与校领导进行了磋商。

近年来,市雷锋中学一直十分重视军民共建工作,与61699部队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双方卓有成效的工作,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市雷锋中学与61699部队勤务连分别被宜昌市委、市政府、宜昌军分区评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拥政爱民模范”。

1.请根据新闻的内容给它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2.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背景。(2分)

3.请从新闻中找出本则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三要素。(3分)

4.文中划线句子中的“主动”两字能否去掉,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5.假如活动当天你是一位小记者,会上允许你向部队领导提一个问题,你会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相应的练习。(12分)

孔子祭鱼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①,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②,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③人将弃之,今吾子④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⑤而不腐⑥余财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

注释  ①甚强:非常恳切。 ②不售:卖不出去。 ③夫:表议论开始,无意义。 ④吾子:您。 ⑤务施:致力施舍。 ⑥不腐:不使腐烂。

1.“之”在文言文中有4种解释,请你在文中分别找出一个例句。(4分)

①代词:                         ②去,往:          

③的 :                          ④助词,无意义: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4分)

①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

②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

3.请根据文中孔子的话推断:在对待“余财”的问题上,孔子反对的是哪种人?(2分)

4.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说的话有不少流传至今,请你默写出两句孔子的名言。(2分)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关的诗句。(10分)

1.虎踞龙盘今胜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人间正道是沧桑。

2.鲁迅先生在《自嘲》一诗中表明爱憎立场、对比鲜明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两句诗是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来敦促大家抓紧青春年华,好好学习。

5.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

6.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

 

查看答案

东晋书法家_________被称为“书圣”。他的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分)

 

查看答案

近几年,因为一些不法商贩的炒作,部分农产品价格曾出现爆涨。面对这种现象,网上创造了一些有趣的词语进行讽刺。如用“逗你玩”讽刺绿豆涨价,用“唐高宗”讽刺糖涨价等等。那你是否知道下面这两个词是讽刺什么涨价?(2分)

算你狠:           将你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