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纳粹晨曦宛蜒富丽堂皇 B.歼灭杀...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纳粹晨曦宛蜒富丽堂皇

B.歼灭杀戮悼念张皇失措

C.肃穆鞠恭珐琅臭名昭著

D.制栽健忘血腥丰功伟绩

 

B 【解析】A中应是“蜿蜒”;C中应是“鞠躬”;D中应是“制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一组(   )(3分)

A.骷(lǒu)愧(zuò)取( dì)锐不可(dǎng)

B.(xiè)玩瓦(lì)荒(miào)阻(è)

C.(jié)问琐(xiè)(kuì)退(chù)目伤怀

D.(pī)雳(pán)跚(tuí)唐憎(è)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的微笑,在艰难困苦面前时一种自信和执着,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庆贺和舒畅。微笑时理解,微笑时善良,微笑时和谐……

请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出现学校、班级和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2分)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吕文穆公蒙正,不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①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文穆佯为不闻而过。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遽止之。朝罢,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文穆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二)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②。有一朝士,家藏古鉴③,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①朝士:朝中官僚。②眷遇:宠爱,重用。③鉴:镜子。④李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卫国公。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穆为不闻而过(假装)

B.小子亦参政耶(这)

C.太宗所眷遇(格外)

D.盖寡好而不为物者(积累)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有朝士帘内指之躬耕南阳

B.文穆遽止专诸刺王僚

C.弟伺间从容言之安陵君许寡人

D.欲因公弟献求知是以先帝简拔遗陛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遽止之。

②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4.结合文中相关材料,简要评析两则短文中吕蒙正的品性(4分)

 

查看答案

延缓全球变暖的种种奇思妙想(14分)

①科学家们为延缓全球变暖提出了各种奇妙的想法。

②有人主张,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不过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晚都变得和满月时一样亮。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由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

③英国的大气专家正在验证将海盐注入云层是否能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云层被注入海盐后,如果能向太空反射更多的太阳光,那么云层就可以作为天然的阻热屏障。人工将海盐注入云层,不仅会增加反射到太空中的热量,造成冷效应,还能抑制雨的形成,这意味着云层能持续更长的时间,反射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得冷效应持续更长时间。

④有些科学家指出,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从而降低地球温度。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实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启示。

⑤还有科学家设想:如果在位于地球至太阳距离1%处的某个位置上,设法漂浮一片尘埃云,就可以遮挡太阳光。所用的尘埃可取材于月球,把装有月球尘埃的若干个圆筒发射到空间某个位置上。在每个圆筒内装有炸药。当圆筒抵达规定的位置时,让炸药爆炸,使尘埃扩散开,制造一片永久性的,具有一定密度的尘埃云遮挡阳光。

⑥美国海洋学家马丁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提出一项宏伟的实验设想:给太平洋或大西洋“补铁”(即在海洋某些区域倒入大量铁屑),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增加铁源。地球上约50%的光合作用是由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所完成的。如能在大洋的某些区域倾倒一定数量的铁屑,使海洋浮游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就能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块“大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大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使大气降温。

1.延缓全球变暖的种种奇思妙想具体有哪些?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4分)

2.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科学家认为云层注入海盐后能减缓温室效应的理由是什么?(4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①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就会出现一个阴影。

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启示。

4.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如有错误请指出来,并简述理由。(4分)

①科学家指出的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地面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作用。

②给海洋“补铁”的作用是通过铁屑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吸收热量的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