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10分) 拐杖 (1)楼道的转角处,有一根乌黑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10分)

拐杖

(1)楼道的转角处,有一根乌黑的拐杖。它的手柄已被磨亮了,而下端则绑着一团橡胶。不看它则已.这一看我便觉得熟悉。它不就是楼上那位瘸腿的老太太的吗?听说她已经在前几天去世了。

(2)想来老太太和我也做了两年的邻居了。她住四楼,我住三楼,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总是无声无息的,连她去了,也去得无声无息

(3)两年前,我搬进这幢房子时,就听说四楼住着一位瘸腿的老人,她没有儿女,而我唯一一次跟她的交往是在半年前。那天,我下班较早,刚要开门,却听见上面在叫:“三楼的大姐,请帮我一下!”

(4)我寻声走向四楼,看见一位瘸腿的老太太扶着栏杆喘气一一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人,她虽然残废且病弱.但浑身却干干净净的,我问道:“大娘,是您在叫我吗?”

(5)她看我走近了,说:“大姐,我想请你帮我把拐杖拿到巷口去修一下,好吗?”说着她递给我十元钱.又指了指地上的拐杖。

(6)我拿着拐杖看了看问:“大娘,拐杖没有坏,怎么修呢?”

(7)老人笑了,说:“瞧我这记性!我忘了告诉你了,大姐,请你叫那位修鞋的师傅在拐杖下面绑上一团橡胶就行了。我原来绑-的掉了。”

(8)听了这话,我才明白,原来老人怕拐杖磨损太快了。老人真吝啬!我心里想着,也没说什么就帮她拿去修了。

(9)今天睹物,不禁恩人,却物是人非了。

(10)我打开门,收拾好一切就睡觉了。

(11)“咚……咚咚……咚……”楼上好像有许多人在跳,弄出很大的响声来。看来是楼上的新住户在开舞会了。我用被子梧了头,那些可恶的声音还是穿过被子侵袭我的鼓膜,越睡越清醒.越清醒越烦躁。我怀念起以前的安宁来,怀念起那位已经去世了的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来,我忍不住叹道:吝啬的老人啊!你的拐杖还没有磨损多少呢!橡胶还在。

(12)“老人真的吝啬吗?”我忽有所悟地自问:“我不是从来没听见过拐杖敲楼板的声音吗?不正是因为那团绑在拐杖上的橡胶给了我安宁吗?”

(13)我的心被一种暖暖的东西充实着,老人比谁都慷慨啊!

(14)楼上的声音更大了,我觉得好像连我屋里的东西都在抖动!我睡意全无了!该怎么办呢?“拐杖!”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我披衣下床,到楼梯转角处拿了那根拐杖向楼上走去。

(15)我按了半天的门铃,终于有人开门了。果然如我所料,屋内有一群时髦的男女随着火热的音乐在卖力地舞着。见我来了,都向这边望着。

(16)“请问你找谁?”开门的姑娘问我。

(17)“我是送拐杖来的!”我扬了扬手中的拐杖,说,“瞧,就是这根拐杖。对了,原来这里不是住着一位行动不方便的老大娘吗?这是她的拐杖!”

(18)“哦,她是我的姨妈,已经去世了。这房子现在是我的了!”她斜了斜漂亮的大眼睛说:“这拐杖是我扔了的!”

(19)听她的口气,有些怪我多管闲事了,我并不理会她话中的弦外之意,说:“老大娘真好!可怎么就去世了呢?她自己行动不方便,还替别人作想。你瞧,这拐杖的下端还绑着团橡胶,她是怕自己拄拐杖的声音吵得楼下的邻居不安宁啊!老人真好!”

(20)那个姑娘美丽的脸慢慢变严肃了。沉默了好一会儿后,她从我手里接过了拐杖,说:“谢谢!”

(21)我道了声“打扰”就回家了。楼上的噪音消失了。拐杖又给了我一夜安宁。

(22)以后,楼上再也没有什么噪音了。老太太在世时,她庇护着我,使我得到了安宁。而现在她的拐杖又庇护着我。生活远远不止一根绑有橡胶的拐杖那样简单。也许,这些朴实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们叫作“爱”。

——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华本》

1.围绕拐杖,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2分)

2.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总是无声无息的,连她去了,也去得无声无息。

3.第(8)段中说“老人真吝啬”,第(13)段中却说“老人比谁都慷慨”,对此,该如何理解?(2分)

4.小说结尾处写道:“生活远远不止一根绑有橡胶的拐杖那样简单。”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5.这篇小说以“拐杖”为题,你觉得好在哪里?(2分)

 

1.1)老太太要我帮她修拐杖。  (2)我用老太太的拐杖使楼上恢复了宁静。 2.两个“无声无息”既写出了老太太给人的突出印象(1分),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引出下文与老人交往的旧事,并与老太太死后楼上的喧闹构成对比。(1分)    3.(3分)说老太太吝啬是因为对孝太太修拐杖的行为不理解,以为她不舍得拐杖磨损(1分);说她慷慨是因为理解了老人在拐杖下面绑橡胶的用意,老太太对他人的关爱是无私、慷慨的。(1分)这样前后形成对比·可以更好地表现主题,也使情节更曲折生动。(1分) 4.略 5.(1)是情节发展(行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拐杖”展开情节,条理清晰;(1分)    (2)暗示对他人的关爱也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拐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老太太”生前和生后两个阶段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根据“老太太”的生活处境以及“生后楼上的生活状况来品味词语的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中“老太太生前楼上的安静与生后楼上的热闹”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前后的态度变化即可。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从细节体现品质、要关爱他人等角度入手,言之有理且语句通顺简洁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作用的分析能力。可以从“线索、文章的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题目。(9分)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摘自《中华活页文选》)

注:①镇戎军,地名。②縻(mí),束缚。③少选,一会儿。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1)縻军 (2)玮不答,使人

(3)玮又使人之 (4)人气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整众而归/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其下忧之/吾以此取之

C.乃止以待之/故为贪利以诱之

D.不若弃之/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歇定可相驰矣。

(2)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4.两军对峙时,曹玮让人告诉敌军“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对方面色“欣然”,请你琢磨一下:对方心里会怎么想?曹玮心里又是怎么想?(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上片中词人因今追昔,借景抒情,请你揣摩一下词人在“夕阳”之下的所思所想,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2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北京电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1日就2006年中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等举行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介绍说,2006中国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李立国介绍说,2006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4分)

值2007年元旦来临之际,某校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要求各班级自行组织“庆元旦”文娱活动。该通知公布后,得到了许多学生的欢迎,但也有人说:“学习这么紧张,花时间搞活动,太划不来了。”

1.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驳斥对活动持异议者的话 。(1分)

2.晚会中有一个节目是关于说错话写错字而闹笑话的相声,请你针对这一现象为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设计一句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1分)

3.活动后某同学就此为校报写了一则消息,但画线处都有语病,请你为他改正。(2分)

为了活泼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值2007年元旦来临之际,我们九(3)班组织了“庆元旦”文艺晚会。②晚会十分成功,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参与。③节目丰富多彩,有歌舞、朗诵、相声、小品、合唱等。④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全班热烈的喝彩声,有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在晚会上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让大家对他们刮目相看。晚会之后,立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空缺处填人的一组关联词语,最恰当一项是(2分)(      )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根本不读书      不喜欢读书,               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A.如果甚至那么无论因为

B.如果甚至可是虽然既然

C.如果或者那么无论因为

D.只要就那么以至由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