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晒”,在广东方言里有“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晒”,在广东方言里有“炫耀”的意思,如:晒命:向别人吹嘘自己的身世。

“晒”,也有“公开”的意思,如:权力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

“晒”,在网络上流行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资源、与人分享等,如:晒心情,日记;晒房子,晒衣服;晒摄影作品,晒旅游心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他人的隐私也晒到网上,美其名曰“光明磊落地暴露”。

一个“晒”字,内涵丰富,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晒”的看法。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由导语引出写作话题”的作文题目。作文题目由导语和要求两部分构成,导语部分既解释了话题“晒”的多种含义,又起了引出话题的作用。要求部分包含三层内容:第一层“一个‘晒’字,内涵丰富,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主要作用是启发考生作文要联想和思考,即作文时要联想那些属于“晒”的种种具体现象,并对具体的“晒”的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得出自己明确的认识或思想。第二层“谈谈你对‘晒’的看法”,既明确了话题是“晒”,又提出了作文要求“谈看法”,即要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晒”的观点态度。第三层“三自”“三不”原则,是常规的作文要求,提示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要懂得作文的限制。“晒”是一个动词,导语解释它有“炫耀”、“公开”、“展示”、“暴露”等不同含义,显然是把它界定为人的一种行为,谈对“晒”的看法,就是谈对人的或“炫耀”、或“公开”、或“展示”等行为的认识。对于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用全面、辨证、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要具体具体分析。对“晒”这种行为,我们当然也要这样。比如,“晒”成绩,可以肯定这种行为,认为这是展示自己的努力或实力,这是给自己增加信心,这是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也可以否定这种行为,认为这是“炫耀”,这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比如对网络上“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晒”,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晒”能用来展示生活美好,分享生活快乐;也要看到,这种“晒”让一些人做出了晒人隐私、晒一些违法行为的勾当。“晒”作为一种人的行为,就关系到主体和客体双方,而且,这种行为的实施还要借助网络、公开场所等公共平台,因此,它除了影响主客体外,还会影响他人影响社会。“谈对‘晒’的看法”,就要求作文时要考虑和“问题晒”有关系的这多种因素。作为一种行为,总有产生的原因,也必然会有某种结果,还会产生某些影响,“谈对‘晒’的看法”,就可以从“什么是‘晒’”、“为什么‘晒’”、“‘晒’什么”、“怎样‘晒’”等不同方向展开思考,得出具体的看法。“晒”是一个动词,是人的一种具体行为,关涉主客双方,是主体有一定目的主动行为。因此,作文时就要把这个动词转化成生活中一件件“晒”的具体事情,面对这些具体的事情,我们才会产生具体的看法。比如,由胡斌炫富驾车肇事到一些“富二代”网上“拼爹”,由“艳照门”到“晒”明星隐私,由广州144个部门晒财政计划到白庙乡行政办公开支在网上公开,由扬州“偷地案”到上海的“钓鱼执法”等,当我们面对这些具体的能反映“晒”的材料时,对“晒”的看法就具体了。这些材料可以让我们谈“应该晒什么,不应该晒什么”,“晒有什么意义”,“晒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切不可脱离具体的材料空洞地谈“晒”,因为任何认识都不应是抽象的,任何道理都是相对的。确立作文的角度要充分利用好导语。因为许多同学对“晒”这种行为缺乏了解,不知什么是“晒”,所以命题者特意加上了导语。这次作文的导语不但解释了“晒”的几种含义,而且还举了属于“晒”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对“晒”的理解就会变得比较具体了。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自定立意”,作文时就要有明确的立意。“晒”可写的角度很多,可写的具体内容更多,选择从什么角度写,写哪些具体内容,就要服从于立意的需要。而立意的确定又取决于我们联想到的具体材料。如我们对王家岭矿难、南平残杀学生事件等恶性事件的及时公开报道有深切感受,我们就可以此为内容,写政府不隐恶的勇气和积极意义,以此来表达“晒”可以明真相、聚民心的意义;也可以以此来表达“晒”的原则和方法,推动政府公开行政。有无明确鲜明、积极向上的立意,对作文的得分影响非常大,要高度重视。“晒”在今天的生活中很流行,“晒家世”、“晒分数”、“晒收入”、“晒经历”、“晒政绩”、“晒权力”、“晒豪宅”、“晒靓车”、“晒隐私”、“晒发票”……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以此为作文题目,命题的立意非常明显,就是要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这种贴近生活的命题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作文的角度多,为考生写作提供了较广的思维空间和选择余地,能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深度。但这道作文题作为考试题目也有不足,就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晒”的情况,那些经常上网的学生可能比较熟悉“晒”,而相当多的学生是不上网或不经常上网的,对于现今社会上流行的“晒”风缺乏感受和思考,这样他们就难以找到具体的作文内容,从而感到作文很难。巧妇难为无米炊,一大批学生因为不了解作文题目关涉的内容而不能发挥作文水平,与考试的检测目的也就相悖了。而且,从考试的公平角度来看,这样也造成了客观上的不公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与课文中的《乡愁》(余光中)比较,该诗也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请你说说它们体现在哪里?(3分)

2.请你品读后说说该诗运用比喻的特色。(3分)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文后题目。(16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天大雨 (         )            (2)已失期 (         )

(3)今亦死 (         )             (4)陈胜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等死,死国可乎?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4.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查看答案

欣赏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共5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2分)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3分)

 

查看答案

近期,实验中学开展以“数风流人物还看盐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0分)

1.活动一 题写赠言

为展现盐城风采,校团委要求同学们把学校编辑的《盐城骄子》一书送给亲朋好友,送书前,请结合“数风流人物还看盐城”这一主题,在该书扉页上题一句赠言。(不必署名)(3分)

赠言:                                                                   

2.活动二 活动策划

各班都要开展“数风流人物还看盐城”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出谋划策,请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2分)

                              ②                             

3.活动三 讴歌心灵富豪

根据下面人物事迹简介,给盐城环卫工人韦青撰写一则颁奖词。(50字左右)(5分)

今年2月10日,韦青和同事陈红在扫雪过程中,捡到装有2万多元现金的包裹,在风雪中苦等失主3小时。此后,两人多次婉拒失主的现金酬谢,并将政府奖励的2000元奖金,转赠给患脑膜瘤缺钱手术的女孩王晶晶。韦青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较大反响,被誉为“最美环卫女工”。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最美环卫女工”韦青应邀出席了典礼,并作为我市唯一的获奖者荣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是盐城市民首次获此殊荣。

(提示:撰写颁奖词,要围绕人物事迹,用精练的语言讴歌人物的精神品质。)

颁奖词: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         》一文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时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还有一些作品,如《         》,在颇具讽刺意味的描写中,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与嘲讽。

2.请仿照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3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 ①了不起的粉刷工 ②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 ③快乐的海盗营地

                                                    

【我的思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