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词默写。(10分)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

古诗词默写。(10分)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陶渊明《桃花源记》)

2.蝉则千转不穷,                   。(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                   , 不拘一格降人才。(朱熹《观书有感》)

6.烈士暮年,                   

7.祸兮福之所倚,                   

8.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

福兮祸之所伏。

 

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猿则百叫无绝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我劝天公重抖擞 6.壮心不已 7.福兮祸之所伏 8.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与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落、绝、抖擞、已、”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30分)

梦是睡眠时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想像活动,是睡眠中时常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们常常做梦,有美梦,也有噩梦;有完整的梦,也有支离破碎的梦……人们也常常用梦比喻虚幻或者希望,如梦幻、梦想等。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一面乘凉……”这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农业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最近经常在电视上做的一则公蓝广告。

请以“梦”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或说明有关梦的知识.或记叙有关梦的人或事,或议论梦的有关问题.或在梦中驰骋想像的翅膀……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囚绿记(19分)

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绮丽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3分)

2.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3分)

3.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3分)

4.作者在本文中怀念的仅仅是常青藤吗?还暗含着怎样的感情?(3分)

 

查看答案

白杨礼赞(11分)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2分)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3分)

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查看答案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8分)

国家

中国

日本

苏联

德国

南斯拉夫

意大利

军人死亡数

28,000,000

1,850,000

13,700,000

3,500,000

300,000

77,500

平民死亡数

30,000,000

672,000

13,000,000

1,600,000

1,200,000

153,000

1.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查看答案

周恩来曾因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欣赏到自己所喜爱的海棠花,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制成标本寄给周恩来。此情此景可用下列哪一句古诗来概括。(    )(3分)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