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22分)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

阅读。(22分)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结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结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结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1.孩提时“我”在荷塘里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有                       等游戏。(3分)

2.有人说,第④段文章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3.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三幅荷塘美景图。(4分)

4.第⑦段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原因。(5分)

5.第⑧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3分)

6.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1.捉鱼虾、捏泥人投掷取乐、捉迷藏 每空1分 共3分 2.不能删。1分 因为这一段从侧面衬托了荷塘是村童的乐园,在荷塘里玩耍忘记了一切,竟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如果删去,就不能充分反映荷塘玩耍乐趣之浓。3分(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共4分 3.时间 自然风光 雨后风光 荷塘月色 每空各1分 共4分 4.从雨打荷叶的声音、姿态两方面描写风雨中的荷叶。2分(抓住要点:声音 姿态 ,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雨中荷叶摇曳的姿势形象化、人格化,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增强了生动性与感染力。3分(抓住要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共5分 5.文章重点描写的是荷叶上的水珠 1分 这样安排突出重点,充分凸显了雨后荷叶的风致优美,荷塘景致迷人。2分(抓住要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共3分 6.这篇散文热情赞美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深情留恋,抒发了热爱家乡、不忘乡情的思想情感。每要点1分,共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2---4段的内容来概括小时候在荷塘玩耍的游戏。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我对荷塘的情感来分析能否去掉的理由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第一问是从声音、姿态两个角度来描写荷叶的,第二问根据赏析句子的方法来品味句子即可。 5.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第8段的内容来概括写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主题“对荷塘的怀念”来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即可。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根据“我”对荷塘的情感来分析文章的主题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专题(8分)

我国南方多梅雨,《辞海》对“梅雨”的解释是:“常指初夏产生在中国江淮流域以及韩国、日本中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因值梅子黄熟,故名。”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指农历三月)。”杜甫在南京的《梅雨》诗说:“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是当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读读上面的诗句,你从中发现什么物候规律?除课文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物候方面的诗句,请写一句诗词并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伴我行”活动,需要你参与解决问题(12分)

1.下面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调查项目

年   级

人 数

能调控

情 绪

意志力

良 好

人际关系

良  好

初 一

120

51%

38%

80%

初 二

110

55%

42%

71%

初 三

105

60%

56%

64%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4分)                                

2.下面是班长陈康在这次活动中的发言稿的一部分,两处有语病,请你加以修改(4分)

语文学习要强化意志力

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它周期长,见效慢。其能力形成需要不断积累与涵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①需要保持顽强的意志,才能克制自己,清除心理障碍和外界干扰,战胜种种困难,②克服敷衍了事,浅尝辄止,从而专心致志地刻苦攻读,聚精会神地认真写作。可见,顽强的意志力是学好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①处画线的语句中有一个词用得不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改为“           ”。

②处画线的语句结构不完整,应在句末补上一个词语:“              ”。 (2分)

3.张美艳同学聪明美丽,上进心强,但心胸比较狭窄,喜欢嫉妒别人。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李宏老师给她写了下面的毕业赠言,予以劝勉。不过中间缺了两句请你补上。(4分)

人生是一条崎岖曲折而又风光旖旎的道路。愿你在这条路上,敞开宽阔的心胸,让          

                   ,放飞自己的心灵,让                                   。这样,一个和谐精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眼前不断展现。你就会潇洒快乐地一路前行。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你的鼻边醉人地萦绕;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妙曼地起舞。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6分)

1.晓战随金鼓,                   ”  (《塞下曲六首》)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3.月黑雁飞高,                     。       (卢纶《塞下曲》)

4.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春雨惊春清谷天,                             (《二十四节气歌》)

6.                  ,黄山归来不看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9分)

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í  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镀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qiǎn  绻,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角,令人神往。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桃花潭              烙        着     pí        邻       qiǎn    

2.“徜徉”的意思是                                     。“悦目怡人”一词中的“怡”意思是                        。(2分)

3.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4.“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这个句子因排版遗漏,现需还原,应放在      处。(1分)

① A       ② B        ③ C        ④ D

 

查看答案

作文:寻找           

要求:①若选择题目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体自定,字数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