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10分) 低下头来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10分)

低下头来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扬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人敢让我们低头,我们也从不向任何人低头。越难,就越要闯;越硬,就越要碰。挺胸,方具丈夫气概;抬头,才显英雄本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边充满了神秘,你也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自己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来进去?还是扬起头来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想象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想当元帅,必须先当士兵;想当爷爷,必须先当孙子。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低头不是屈辱,而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也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欲望面前需要低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力,总是看着别人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多。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

⑧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实在是太危险了。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⑨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事业最顺、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文章开头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观点。(2分)

3.文中的“低头”有哪些具体含义?(3分)

4.给第⑧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1.引出本文论点,作为本文论据,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一点一分,3分) 2.人在世界上,有时候要懂得低头。(写“必须低头”不得分)(2分) 3.知错认错;承认现实;知足;守法。(三点即可,3分) 4.三鹿事件、李真等。(群体事件可不举名,个体事件必须举名)(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文章的话题。(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来分析“低头”的含义即可。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补充事实论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 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 ③进趋:赶快进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寄:            

(2)而议者谓为非计         议者: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3.甲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其目的是什么?(2分)

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2分)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目。(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漫画《啃老》,完成下面的问题。(共4分)

6ec8aac122bd4f6e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说说漫画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之所以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服了牛魔王,她怀恨在心。

B.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武圣”,这位英雄是关云长。

C.《童年》中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D.《水浒》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塑造了一群豪侠仗义的英雄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今年气候异常,我市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我们必须提前进行部署和研究。

B.穿紫河两岸高楼崛起,流水清澈,绿树成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三考”期间,市政府将继续采取禁噪措施,确保广大考生能静心迎考。

D.太阳山盘古雕像已获得了吉尼斯纪录——“最多原生石垒砌的盘古坐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