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张老师教地理绘声绘色,同...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张老师教地理绘声绘色,同学们听得饶有趣味。

B.大半生穷愁潦倒的他,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令人敬佩。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老师天天为我们备课、上课、批作业,真是微不足道

 

D 【解析】“微不足道”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肃穆狼藉取缔荡然无存

B.瞒跚赋闲健忘养劲蓄锐

C.制载愧怍疏懒鸡零狗粹

D.荒谬鞠弓奔丧生死祸福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 蹿(cuàn)

(jié)

(jìn)

转弯(mò)角

B. (yǔ)

(fó)晓

(gào)

锐不可(dāng)

C. (lǔ)

问(jié)

(lì)

连声诺(nuò)

D. (yú)

(xiè)

靖(suí)

广众(tǐng)

 

 

查看答案

游历山川,你会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置身书海,你会结识许多令你折服的名人志士;观赏影视,你会看到许多让你欣赏的英雄豪杰;品味生活,你会感受人间真情……在人生的旅途上,处处都有值得你学习欣赏之处。

请以“我欣赏          ”为题写一篇作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弯路也能通向罗马    李愚

①明嘉庆年间,有位给事官叫李乐,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却对此事不予理睬。李乐又面奏,皇帝被惹火了,传旨以故意揭短罪把李乐的嘴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替他揭。

②嘴巴被封,不能进食,这就等于间接地给李乐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位大臣,走到李乐面前,高声责骂道:“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骂着,一边“叭叭”地给了李乐两记耳光,封条当即就被打破了。由于他是代皇帝责骂李乐的,皇帝自然不好怪罪于他。

③其实,这个当众责骂并掌掴李乐的不是别人,而是李乐的一个学生。关键时刻,这个聪明的学生“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了自己的老师。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他当时一门心思地只想着救自己的老师,而不顾“龙颜大怒”的情势,犯颜“直”谏,恐怕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也要落得个“犯上”的罪名。

④某市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园内有许多多姿多彩的花卉和形状奇特的盆景,每天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植物园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30元。”有人曾问管理人员:“为什么不按通常的习惯,写成:‘凡偷盗花木者,罚款30元呢?’”管理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要是那样写,就只能靠我的两只眼睛了。而现在,可能有几百双警惕的眼睛盯着那些偷盗花木的人。”事实证明,那块告示牌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偷盗花木的事情鲜有发生,植物园的开支也并未因此增加——偷盗者廖,自然少有人领到奖金了。我们不能不为植物园管理者“曲线救国”的做法称好叫绝。

⑤西方有句著名的谚语:All Roads Lead to Rome。翻译成汉语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想这里的“大路”应该不仅仅指的是直路,也应该包括那些弯路。直路能通向罗马,弯路照样能通向罗马。

⑥根据平面几何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照此看来,在通向罗马的所有“大路”中,直路无疑是最短的,换言之,直路就是“捷径”了。然而,最短的未必就一定是最快的,因为有时候“弯路”比“捷径”要好走。

⑦当所有人都一窝蜂地涌向“直路”之时,“直路”上势必人满为患。这时候,聪明的人肯定就开始动脑筋了:既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又何必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呢?直路行不通,又何妨另辟蹊径、绕道而行呢?当“直路”变成“独木桥”的时候,“弯路”反倒成了“阳关道”。

⑧在“首堵”北京开车的司机朋友肯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最近的路往往是最慢的,而看起来是绕了弯儿的路却常常能让你提前抵达目的地,所以如果你着急赶时间的话,千万别想着抄近路,那样你十有八九会被“堵”在路上。

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我想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要我们悲观厌世,放弃对成功的渴求,而是在提示我们:“前方施工,请绕行。”通往成功的路不可能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就算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也肯定早已被如山如海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了,所以,千万别想着走“捷径”,更别赶着去“挤独木桥”(当然,如果你挤破头的目的,只是为了看一场热闹,或者寻求一场美丽的邂逅,那就另当别论了),多拐道弯儿也许能让你赶在别人之前抵达成功的彼岸。

⑩弯路,有时是通向成功的最便捷的路。

(选自《素质教育》,2011年第2期,有增删)

1.下列几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这一项 。(4分)

A.弯路,有时是通向成功的最便捷的路。

B.弯路也能通向罗马。

C.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D.条条大路通罗马。

2.文章前三段所写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解释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⑴我们不能不为植物园管理者“曲线救国”的做法称好叫绝。

⑵当“直路”变成“独木桥”的时候,“弯路”反倒成了“阳关道”。

4.第⑤段至第⑧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5.文章结尾说“多拐道弯儿也许能让你赶在别人之前抵达成功的彼岸”,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别丢了坎蒂德 张丽钧

①儿子打来电话,没聊上几句,我就急着问他:“坎蒂德怎么样了?他走了吗?”

②儿子笑起来:“妈,你怎么这么惦记他呀?我都嫉妒了!”

③儿子在英国剑桥CSR公司工作。刚一上班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与他对坐的是一个葡萄牙人,名叫坎蒂德。坎蒂德的工号是12号,年纪不大,尚未娶妻,却是这个公司地道的元老级人物了。公司排前20个工号的只剩了三个人,只有坎蒂德一直没有当官,不是因为他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他不感兴趣。

④“他可牛了!”儿子说,“他是全公司员工在技术方面请教的中心,据说他的钱多到可以在伦敦买上几栋楼呢!”

⑤就是这个“可牛了”的坎蒂德整天穿得叫花子似的,上下班骑一辆破自行车。

⑥“他是刻意藏富吧?”我问。

⑦儿子说:“我看不像。他的兴趣不在吃穿用度上。”

⑧当官没兴趣,吃穿用度也不讲究,那这个坎蒂德“情感的出口”究竟在哪里呢?

⑨儿子说,坎蒂德是个“超慈悲”“超热爱大自然”的人。他去了一趟养鸡场,看到速成鸡被囚禁在不能转身的笼子里,参观者被告知不可大声讲话,否则这些心脏特别脆弱的鸡就会被当场吓死。回来后,坎蒂德就开始吃素了。他说,他好可怜那些鸡;他还说,他有时候会莫名思念那些鸡,很想去探视它们,却又没有勇气。

⑩三个月前,坎蒂德利用休假回到葡萄牙,投注了一笔巨资。

?儿子让我猜猜他买了什么。

?我说:“别墅?土地?度假村……”

?儿子说:“都不是。他买了一座森林。”

?休假结束回到公司,坎蒂德每天惦念他的森林。他把森林的照片一张张翻给同事们看,像炫耀自己年轻貌美的未婚妻。

?他告诉我儿子说,他准备辞职,回家去照顾他的森林。他在英国置办了高档的摄像机、照相机、放大镜、显微镜,说是回去后要好好观察研究森林里的各种植物与昆虫。

?2008年,剑桥大学在康河河畔为中国诗人徐志摩立了一块大理石诗碑,碑上刻着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的四句话:“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碑上只刻了中文,并无英文译文。坎蒂德央求我儿子为他翻译。我儿子不但为他翻译了那四句诗,还告诉他说,自己的父亲也是个诗人,并且也姓徐。坎蒂德听了,非常高兴。他说,他愿意随时恭候中国诗人的儿子游览葡萄牙,游览他美丽的森林。

?坎蒂德是在2011年12月2日那天离开剑桥的。临走前,公司的同事们按惯例为他“凑份子”送行。一笔可观的英镑打到了一张卡上,送到了他的手中。他一拿到那张卡,立刻让我儿子和他一起在网上查找非洲一个救助饥饿儿童的网站,查到后将钱悉数捐了出去。坎蒂德举着那张分文不剩的空卡,开心地对我儿子说:这个,我要收藏的。”

?我多么愿意让儿子一辈子都与这样的人做同事啊!工作出色,内心澄澈,酷爱自然,悲天悯人,不为外物所役,不为虚名所累,有本事赚钱,更有本事把钱花在给生命带来无边欢悦的地方。

?“永远不要丢了坎蒂德。不管多远,都与他保持联系吧。”我这样嘱咐儿子。

(选自《读者》2012年第9期,有增删)

1.从第⑨段起,作者一共写了坎蒂德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每件事在5个字以内概括)(4分)

2.作者告诫儿子“永远不要丢了坎蒂德”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文章第⑧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

4.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话,简要赏析。(4分)

⑴他把森林的照片一张张翻给同事们看,像炫耀自己年轻貌美的未婚妻。

⑵坎蒂德举着那张分文不剩的空卡,开心地对我儿子说:“这个,我要收藏的。”

我选第    句,赏析:                                                   

                                                                     

5.因为坎蒂德热爱诗歌,而“我”又是诗人的儿子,在坎蒂德离开之前,“我”将代表同事为他拟写一张留言卡片。请你代“我”以小诗的形式,拟写这张卡片,送给坎蒂德作永远的留念。(诗句之间请用“∕”断开)(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