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3分)

2.好一个安塞腰鼓!”改为“安塞腰鼓好啊!”好不好?为什么?(4分)

3.第③段中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4.联系上下文,说说以下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1.多次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且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 2.不能,因为原句赞叹的语气强烈,有尽情赞美之意,而改句只是一般的说好,表达效果远比不上原句好。 3.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感情。充分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恋。 4.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解析】 1.这是一种反复修辞的使用,学生应理解“反复”修辞的特点。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并说明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紧扣“增强气势”来作答。 2.“好一个安塞腰鼓’更有气势些,在这里更具有强调赞美之意;而“安塞腰鼓好啊”没有这种效果。 3.了解第二人称写法的特点,体会第二人称写法的好处。常见的作用直接抒发情感,将事物人格化,更具有生命力;在这里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感情。充分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恋。 4.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学生应学会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内容上是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描写破山寺禅院花木茂盛,环境幽雅清静的两句诗是:(2分)

2.诗中的后两句,先说“万籁此都寂”,又说“但余钟磬音”,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

(1)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          )

(3)意甚(          )            (4)一狼其中(          )

2.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

(3分)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

告诉“人”什么呢?(3分)

我认为: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词的意思。(5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

(2)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3)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

(4)中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5)其一坐于前                      (《狼》)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0分)

1.请根据课文,默写上下句:(八句中任选六句,多选按前六句给分)(6分)

①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木兰诗》)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④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王安石《伤仲永》)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⑦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⑧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2.理解性默写(三题中任选二题作答,多选按前二题给分)(4分

①《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②《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对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的两句是:

                     ,                   

③《孙权劝学》中体现鲁肃对吕蒙才能大增的赞叹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仿写补写: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3分)

例句①: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例句②: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