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2.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4.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5.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1.斜晖脉脉水悠悠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溪云初起日沉阁 4.只恐双溪舴艋舟 5.秋天漠漠向昏黑 6.江山如此多娇 7.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与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晖、脉、舴艋”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小题。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理解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今吾十倍之地徒有先生

B.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为佣耕,何富贵也

C.此三子者,皆布衣士也专诸刺王僚

D.大王闻布衣之怒乎陈涉少时,与人佣耕

2.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寡人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因为安陵君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D.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那韩国、魏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B.选文第一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C.选文第二段写秦王终于屈服,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故事的结局部分。

D.选文第二段写秦王的阴险狡诈,表面屈服,实际还想威胁唐雎。

 

查看答案

阅读《傅雷家书两则》选段,完成小题。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对傅雷给儿子写信的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望儿子能够正确的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

B.希望儿子能够冷静、客观的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C.希望儿子经受挫折,战胜挫折,做一个坚强的人。

D.希望儿子有苦闷要向父母发泄、倾诉,在成绩面前更不要骄傲自满。

2.对“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告诉孩子不要过分高兴,否则会产生不好的作用。

B.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告诉孩子要学会控制情绪。

C.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说明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D.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解释了人生的一种哲理。

3.下面对这封信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封信写于儿子消沉苦闷之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情感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B.作者面对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安慰,让儿子感到温暖,进而娓娓而谈,以十分平静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体现了“父子如朋友”的境界。

C.“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忠告孩子对待往事要有一种平和、冷静、超然的心态。

D.“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是告诉孩子一种圆滑的处世哲学,尤其是在成功时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

建统治者的批判。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

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借用勒石燕然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虽然思家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况,以孙权射虎自喻,突出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B.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C.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D.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蓝精灵2》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因此,每个中学生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

C.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D.今年5月31日是第22个“世界无烟日”,北京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国公众禁烟一小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