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因此,每个中学生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

C.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D.今年5月31日是第22个“世界无烟日”,北京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国公众禁烟一小时。

 

B 【解析】A中“噪声”不能排除;C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D中成分残缺,“发出”的宾语应是“号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不松手,把它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它才会化作你生命_____的基础。

②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设置的综合素质考查,_____只有一分,但意义却很重大,参赛选手在复习备考时_____不应掉以轻心。

③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_____,不能出尔反尔。

A.坚实纵然/固然允诺

B.坚固纵然/当然承诺

C.坚固虽然/固然允诺

D.坚实虽然/当然承诺

 

查看答案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ráo) 抽(yè)一代天(jiāo)

B.旁(wù ) 褓(qiáng) 尽职守(kè)

C.凿(ruì)据(jié)根深固(dì)

D.恣(suī) 休(jìn)孜不倦(zī)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人无私的爱……请以“爱与时间同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有一个叫卡里亚斯的人,酷爱学习。他通晓音乐、演讲、军事、科学等各种知识二有一天,他到山上的神庙去祈祷,不小心掉进了山谷。丛生的草木接住了他,他才得以保全性命。绝壁悬崖使他与世隔绝,他每日只能以野果、野莱为食。虽然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却能在研究山谷的动植物与地形的过程中找到极大的快乐。后来,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燃火生烟,终为外界所救。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20分)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2.选文第③段中划线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3分)

3.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4分)

4.请阅读选文第⑤段,分析约7万年前人类走出濒临灭绝险境的原因,补全表格。(4分)

A

平均寿命较长

B

出现三代同堂现象

5.请写出选文第⑥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③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o(4分)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12

13~16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

B

2.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3.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划线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5.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⑩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6.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7.“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