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③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o(4分)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12

13~16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

B

2.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3.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划线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5.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⑩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6.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7.“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1.A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B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 2.承上启下(过渡) 3.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 4.“非常快”的意思,表现出母亲找到“我”之后放心和急于继续劳作的心理。 5.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6.(1)坚强: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2)细心:如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头巾。 7.(1)线索。(2)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3)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3---10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能力。中间段落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也叫“过渡”,题干中有“简要回答”的要求,故只答术语即可。 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把“叶子”比作“墙壁”,显然是比喻的修辞。答作用的时候要用“生动形象地……”这一比喻专用术语,其后具体内容,结合原句组织。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解释“迅速”的意思,表达效果要结合原句,往段意—“母亲时时担心我“上靠拢。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从“跌倒”爬”,可以看出动作描写,从“双手和胳膊……”“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可以看出外貌描写,作用往段意和中心上靠拢。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区间为②⑤段。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的作用的能力。首先文章题目往往具有线索作用,其次回答具体内容还要往中心—“母爱,及我对母爱的理解”上靠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隐天日:____(2)或王命急:____ (3)有峰东而下:____

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渡溪     而或长烟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下流也 水陆草木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如门 隳乎南北(<捕蛇者说)

D.耸下削     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一】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了丰富的龙风文化。龙以腾云驾雾、邀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以展翅翘尾、五色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zhào,开始)端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材料三】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文史中国》

1.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完成对联。(2分)

上联:①________炎黄千栽江山难老

下联:凤呈祥华夏万年②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呜、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o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5.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6.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7.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锦鳞游泳。

9.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1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走近名著。(3分)

1.根据要求填空。(1分)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