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名》,完成小题。(12分) 名 ①人渴望成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然而,...

阅读《名》,完成小题。(12分)

                                        名

  ①人渴望成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然而,最近我读《居里夫人自传》,却发现名的另一面。当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他们平静的科研生活被打破,丈夫皮埃尔抱怨说:“他们一个劲儿地要我写文章,要我作报告,如果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即使那些请我写文章作报告的人也将惊讶地看到我竟然年华虚度,什么也没干。”从这段中,我们意识到出名虽好,但也有重负,只有摆脱这种重负,才能让事业之树常青。

 ②一个人没有出名的时候,可能对“名”充满无限艳羡,而一旦成名,可能就会不胜其扰。这时候如果不能像居里夫妇那样,淡然处之,就可能被“名”吞噬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名的重负呢? 

 ③人做事的出发点,不应是出名,而应是对社会对人类有利。居里夫妇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全部献给了人类,没有申请任何专利。季羡林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赞誉他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然而,季先生将这些桂冠一一摘去。他说:“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在他们心中,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才是最高的目标,“名”呀“利”呀,他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人才会即使成名,也依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往前进。

 ④中国文化有一种淡泊名利的传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一定要好好继承。譬如南朝梁人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宁愿隐居深山,也不愿出来为官。他撰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为中国的中医学做出了贡献。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矜名不若逃名趣。”名,能逃则逃,能逃得名,不为名缰利锁所缚,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⑤现代社会,充满一种浮躁的风气,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于是投机取巧者有之,花招百出者有之,这样即使获得所谓的荣誉,那也一定是昙花一现。要知道居里夫妇从成吨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成功,是靠扎扎实实努力的。年轻人更应踏踏实实,不要被名利所诱。

 ⑥名是无根的花,虽然美艳,但总有枯萎的一刻;事业才是有根的果树,一旦扎下根来,就会硕果累累。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说说本文第③段中所选用的两个事例的特点和作用。(3分)

3.第⑤段是如何阐述观点的?(4分)

4.从修辞角度对第⑥段的表达效果加以分析。(3分)

 

1.出名虽好,但也有重负,我们只有摆脱名的重负,才能让事业发展。 2.(3分)居里夫妇和季羡林都是名人,事例具有典型性;他们的国籍、所处的领域不同,事例具有广泛性;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观点:人做事的出发点应是对社会对人类有利。 3.(4分)首先从反面举有些人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的例子,再从正面举居里夫妇4年提取出0.1克镭的例子,二者构成对比,最后归纳出成功要靠扎扎实实的努力的道理。 4.(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名”比作“无根的花”,将“事业”比作“有根的果树”,生动形象地阐明:名是虚浮、短暂的,只有事业才是根本,脚踏实地才能成功。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2.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分析两个事例的特点,再扣住文章的中心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此处主要是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作用根据第5段的主要内容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效果主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谢公亭①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仿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①谢公亭:谢脁曾在此处送别友人。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并说说这两句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查看答案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使冲烟而飞鸣(《童趣》)

  B.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臣以王吏攻宋也(《公输》)

  D.戴朱缨宝饰帽(《送东阳马生序》)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4.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查看答案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根据《简·爱》中简·爱的经历,仿照所给句子,续写一句话。(3分)

  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伦,她的善动                                           

2.阅读《水浒》选文,回答问题。(3分)

  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兄弟们正说李逵的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①本段选文表现了李逵       的性格。(1分)

  ②戴宗曾评价李逵:“虽是愚蠢,不省理法,也有些小好处。”除选文情节,请再概述一个表现李逵“小好处”的故事情节。(不超出所给字格)(2分)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10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俱往矣,                    。(毛泽东《沁园春·雪》)

4.郦道元在《三峡》中,用“                   ”写出了春冬之时,人们俯视江面所见的水色各异、风光秀丽的景象。

5.邓稼先能够勇担国防建设重任,投身“两弹”研制工作28载,得益于他胸襟宽广,意志坚定,这正践行了曾子的话:“                       ”。(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