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4分) 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4分)

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逢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的故乡

1.本诗题目为“遥望”,请你说说诗人遥望的具体内容。(2分)

2.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着什么?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六十岁,年轻的时候(每点1分,共2分) 2.指的是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艰辛感受和顽强奋斗精神。(每个问题1分,共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遥望”的内容具体指“年轻的时候、六十岁”等。 2.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象征”这种表达方式来分析“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内涵,然后根据“内涵”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8分)

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绝大多数人看待优秀者,往往只关注他们工作的成果和辉煌的业绩,很少去跟踪和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只羡慕别人篮子里的苹果多了,但没有留心是怎么多起来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曾听过这样一个试验。一位老师用手指沾糖尿病人的尿样来尝味,然后让学生们都做一遍。学生们愁眉苦脸地照做了。这时老师说:“我在教你们观察和思考细节。谁观察和想到我伸进尿样的是拇指,舔的却是食指?”学生们的教训,一是没有认真观察,二是没有深入思考。

④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牛顿从苹果落地导出了万有引力,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作长时间的思考罢了。”他还说:“我的成功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⑥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⑦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是一座掘之不尽的能力宝库,没有思考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就谈不到创新,谈不到创造性工作。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              。(1分)

2.本文语言生动,语意丰富深刻。请根据上下文意说说第2段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

  “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3.第5段列举的名人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观点并填写在段落开头的横线上。(2分)

4.作者善于选择论据,运用多种方法沦证观点。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选择    作为论据,从    两方面表明了    的观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也(    )    (2)公将之(    )

 (3)虽千里不敢也(    )    (4)今日也(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小信未孚,神弗福

B.以君为长,故不错意也  肉食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弗敢专也  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庭中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查看答案

名著是美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在它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赞美,《繁星》《春水》美在它对的赞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美在他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美在她            的性格。(2分)

 

查看答案

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补写出相应的内容(人物或事迹)。(2分)

1.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

2.           三借芭蕉扇    (《西游记》)

3.           葬花    (《红楼梦》)

4.《水浒传》第十六回的回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             ”。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看荆楚翻天复地,数襄阳涣然一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