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留几本书在窗台(12分) 翁秀美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

留几本书在窗台(12分)

翁秀美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②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③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

    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

    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⑥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⑦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选自散文集《百年无废纸》,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2分)

好书如友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②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3分)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示例】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慢阅读:                                                                 

4.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

段文字:

留几本书在窗台。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3分)

 

1.【示例】好书胜药  好书怡人或誉为“书如阳光”“书改变生活”也可(2分,每空1分,意思符合即可) 2.【示例】①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作清水,“涤荡”一词与清水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使人心灵纯净,精神愉悦。②该句把阅读形象地表现为文字研磨的过程,其中“研磨”一词强调了对文字的细细品读,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使时间不再匆忙枯燥,生活因此充实润泽,更富有文化味。(4分,每句2分。有具体赏析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3.“慢阅读”就是细细品读,用心体味。使读者既获得知识,又欣赏了文字之美,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性情。(3分,词义理解1分,作用分析1分,语言表述1分) 4.编者的角度:因为删去的这段文字的内容和第⑦段有重复,删去后文章更精炼,同时,还留有余味,更加含蓄。 作者的角度:前文多为叙述描写,删去的这段文字富有抒情味,起到文末点题、揭示主旨的作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章情节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第4、6小节的内容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可以先从“修辞、词语的运用”等角度来判定表达方式,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表达效果,表达效果扣住”读书给人的感受“来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以及示例来谈对”慢阅读“的理解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从结构上、内容上来分析删去的理由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6分)

       最近,为配合“书香宁波”活动的推广,某校开展相关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本次活动设计了三个板块,请你根据活动内容拟定【板块二】的名称。(1分)

【板块一】书藏古今:藏书文化调查

【板块二】        :经典好书推荐

【板块三】书香四溢:读书心得交流

2.活动二:下列材料中能为“藏书文化调查”活动所用的两则是(    )(    )(2分)

材料①:电视剧《向东是大海》反映了宁波帮低调的作风,实干的精神,创新的思想,

这与宁波海派文化务实思想有着直接的关联。

材料②:自宋代以来,宁波的私人藏书蔚然成风,历代著名的藏书楼有80余座。

材料③:《徐霞客游记》开篇所记载的那条行经路线被命名为“徐霞客古道”,这条古道现已成为宁波的旅游亮点。

材料④:历经430余年的天一阁是宁波藏书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象征。如今天一阁已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宁波的书房”。

3.活动三: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学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拟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①                       ②                   ③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选择          ,篇名分别是《          》和《          》。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⑴—⑶题必做,⑷⑸两题选做一题)(6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2.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3.《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4.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5.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查看答案

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                。(2分)

2.“□”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1分)

3.根据上下文,修改画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2分)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

掷地有声;为人有 ,豁达淡泊;生命有 ,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

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质量      B.分量        C.雅量

 ⑴            ⑵           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