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

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下问(可耻)

C.为人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乎(诚实)

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不愠水落石出者

C.可为师矣可一战

D.恕乎不善者而改之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1.B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B、不耻下问(以-----可耻)。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A.学而时习之 (代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助词,无意义)。B.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顺承)   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并列) C.可以为师矣(凭借)可以一战(凭借)D.其恕乎 (句首语气词)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第七则讲的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伐竹取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河曲智叟以应

C.政人和,百废具兴家中诸母皆

D.楚王问其所操之术多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

是由于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

童问题的关键。

C.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胶的生产却不能自

给。

D.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救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丁“90后”中学生

的人性之美。

 

查看答案

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

B.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C.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请以“我不再为____而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

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否则扣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问题。(3分)

想到骆驼与洋车的关系,他的精神壮了起来,身上好似一向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假若他想到拿这三匹骆驼能买到一百亩地,或是可以换几颗珍珠,他也不会这样高兴。他

极快的立起来,扯起骆驼就走。他不晓得现在骆驼有什么行市,只听说过在老年间,没有

火车的时候,一条骆驼要值一个大宝,因为骆驼力气大,而吃得比骡马还省。他不希望得

三个大宝,只盼望换个百儿八十的,恰好够买二辆车的。

以上文段选自作品《       》,作者是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       的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