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任选有把握的4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共8分)
1.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2.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4.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5.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挫折,这时,我们总喜欢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 ”来激励自己执着地追求理想。
6.耳听为虚, 。(熟语)
如果你足够优秀
周海亮
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报考美术师专。复试在县城的美专进行,参加复试的头—天,父亲问我:“需要我陪你去吗?”我说,不用。父亲说:“那你一个人去好了。我去了也帮不上你什么忙。”第二天早晨,我一个人挤上了通往县城的汽车。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那年我17岁。下了汽车,按照父亲的嘱咐,我找了一家旅店。我结结巴巴的跟服务员要房间。然后找到了考场。考场设在美术师专的一间教室里。在那里,我第—次见到那么多的画夹画板,第一次见到石膏模型。我兴奋得浑身战栗,能在这样的教室里画画,我愿意拿所有的代价交换。
当天我彻夜未眠。躺在陌生的旅店,兴奋与紧张将我裹挟。我想明天假如我发挥得好,就将实现画一辈子画的梦想;假如发挥得不好,极有可能我会和父辈们一样,将自己的一生消耗在地头田畔。
那天我发挥得糟透了。我想即使我发挥得再好也没用,等待进考场时,我听到一些考生的风言风语。他们说考试只是一种形式,人选其实早已内定。他们的话似乎有道理,我看到校门口的轿车排成一排,一些可疑的人在鬼鬼祟祟地交头接耳。我我第一次感到世界是可怕的,原来还有另一种力量可以操纵一件事情,并轻易埋葬一个人的梦想。
考场上我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可是我做不到。手心全是汗,我不停的用着橡皮——稍有素描常识的人都知道,过多用橡皮是素描中的大忌。我稀里糊涂地交了考卷,垂头丧气地回到家。
父亲在村口接我。他给我讲两天来村子里发生的事。他做了一桌菜,他第一次把我当成男人,在我的酒杯里倒满了酒。那天我和父亲说了很多话,唯独没有谈起考试的事。用不着问,父亲能从我的眼神里读到一切。
两个多月后,录取通知书仍然没有盼来,我考上美专的希望彻底破灭。我终于跟父亲讲起那天的事,我告诉他被录取的人员可能内定得差不多了。为证明我的话是正确的,我给父亲举了很多例子。父亲听后,看了我很久。他说我相信你说的那些都是真的。可是,如果你足够优秀,那么他们就没有不录取你的道理。你被淘汰的理由只有一个一一你还不够优秀。”
有时候就是这样。这世上的确有龌龊、阴暗,我们不喜欢这—切,可是我们无法改变,然而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努力把自己变得非常优秀。你变得足够优秀,你才有战胜这些龌龊和阴暗的可能。当你的才华光芒四射,任何龌龊和阴暗,都不能将其遮挡。
当然,很有可能,你一辈子都达不到足够优秀。可是你应该有吧自己变得足够优秀的想法,并将其变成为自己的行动。假如你只为”变得足够优秀“而活,首先,你不会变得龌龊和阴暗,其次,你会快乐,第三,你极有可能变得足够优秀。
多年来我—直相信父亲的话:只要你没有成功,被别人击败,就证明你还不够优秀,怨天怨地,都是悲观和毫无作用的。你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不是对龌龊和阴暗的妥协,而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选自《思路》2011年第10期)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简要分析。(6分)
3.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细读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3分)
在我国古典名著中,作家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请根据插图回答问题。(2分)

1.图中的人物形象是 。
2.选出符合人物特点的项:( )
①多愁善感 ②精明能干 ③才华横溢 ④体弱多病
⑤狠毒泼辣 ⑥孤芳自赏 ⑦世故圆滑
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文中改正。(2分)
锦绣川风景区位于城区与河东新城结合处,全长10公里,水面宽200米。主要有木栈桥、卵石滩、博弈平台、摩托艇等经典。白天,五桥飞架东西,气势恢宏。夜晚,万盏灯火竞相辉映,灯火与桥梁、绿树、碧水浑然一体,赏夜景的理想去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
乡》《藤野先生》等作品。
D.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周作人看中国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女
人、儿童的态度”。
B.徐悲鸿熟练地运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为传神的瞬间,
把猫的娇敏、牛的敦厚、鹰的雄健描绘得淋漓尽致。
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
出来的?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