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宣德炉 ①宣德炉从宣德时期开始烧造,一举成功,此后五百年来名声不减,以至于不管哪...

宣德炉

①宣德炉从宣德时期开始烧造,一举成功,此后五百年来名声不减,以至于不管哪个朝代铸造的这种铜炉,都叫宣德炉。这一点跟景泰蓝一样。今天没人会咬文嚼字地说“送你一对掐丝珐琅瓶”,都说“送你一对景泰蓝瓶子”。景泰蓝是在景泰年间发扬光大的,宣德炉则是在宣德年间达到顶峰,名气大。

    ②宣德炉有这么大的名气,一定不是白来的。铜材料冶炼过程不是我们想象的把铜化成铜水,一铸造就成了。它需要反复冶炼,每冶炼一次就要去掉一些杂质,剩下的是精华,但分量就会减少。由于宣德皇帝亲自督造此事,所以质量非常高。一斤进贡来的铜材料经过冶炼,最后只能剩四两。这四两还是小两,过去一斤是十六两,有个词“半斤八两”,说的是旧制,今天应该说“半斤五两”才对。【甲】

③过去做炉都是用翻砂法,宣德用的是失蜡法。历史上铸造青铜器用过失蜡法,但没有做过炉。而宣德炉用的是失蜡法,较之翻砂法,铸好的炉变得非常光洁好看。有人认为宣德炉铸好以后,还有专业的人给它上色。我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上色就是把颜色刷到上面,而是用各种方法使炉身呈现一种自然的色泽。都有什么色泽呢?石青斑、朱砂斑、葡萄斑等等。【乙】

④宣德炉里除了精炼铜外,还有锌、锡、银、金。史料非常清楚,当时进贡风磨铜的单子上明确写着含有黄金。今天用科学的方法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一测试就知道了。最简单的测试是用比重,黄金的比重非常大,铜的比重大概是黄金的三分之一。【丙】

⑤我听一个老师傅跟我说,最好的宣德炉的含金量大约是3%。我曾经买过一个宣德炉,特别沉。我很高兴,直接上菜站找了个普通的秤一约,八斤四两,也就是4200克。我乘上3%,大概是126克。你想,这样一个香炉里如果含126克黄金,那质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对衣料比较熟知,如果纯棉的衣料里加3%的毛,质感马上得以改观;如果纯毛的衣料里加3%的化学纤维,它可能变得不易起褶。古人显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我认为好的宣德炉里一定含金,一加上金,就不容易生锈,而且颜色明显跟普通铜器拉开了距离。

                                                        ——《马来都说收藏》

1.下面A、B两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的,请根据内容判断它们应在原文中甲、乙、丙的位置。(2分)

A.《古玩指南》上的记载是46种颜色,有的书记载的比这个数量还多,那都手机微妙的区别了。

B.这是明末大收藏家项元汴在《宣炉博论》中的记载:“宣庙遂敕工匠,炼必十二,每斤得其精着才四两耳。”宣庙,就是指宣德皇帝。

A应在     处               B应在     

2.宣德炉名气大的三个原因是什么?(3分)

3.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⑤段为例具体分析。(3分)

4.本文是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的关于收藏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概括。(2分)

 

1.A应在乙处  B应在甲处 2.精炼料佳,工艺特殊,含有合金 3.本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例子真实可信,列数字,准确具体;作比较,通俗易懂。 4.口语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厚,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各段的大意来判断A、B两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的2、3、4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额。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先根据说明方法的类型来判定说明方法,然后根据第5段的主要内容来分析作用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根据文章中语言的特点来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每期赋役(                 )     ②事决退(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查看答案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不物喜                        ②天下之忧而忧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2分)

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位居金牌榜榜首。伦敦奥运会,将于7月27日至8月12日举行,中国将派最优秀的运动员参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1.为激励中国代表团,某网站征集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2分)

上联:忆往昔中华健儿北京奏华章

下联:                                  

2.奥运开赛在即,你不能亲临现场为运动员加油呐喊,请拟一条微博,为自己喜欢的一位运动员(刘翔、易建联、李娜等)送上祝福。(40字以内)(4分)

 

查看答案

填空(5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3.《登飞来峰》中能表达“高度决定视野”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4.《行路难》中表达诗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的诗句是:“                     。”

5.请写出一个含“家”字的古诗名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