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亲近自己的双腿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亲近自己的双腿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车,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很不是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误解,同时,我也是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怎么走那么远?”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那条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我的两元钱。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得奇怪”中“我”“奇怪”的是                

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                     。(2分)

2.第⑥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到此时“竟然了无影踪了”呢?(4分)

                                                             

3.第⑧段中,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4.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                        

                                                         。(4分)

 

1.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挣钱过日子(或:赚钱过活、自食其力) 2.在爬坡过程中,“我”看到了车夫顽强地跟自己较劲,与命抗争;“我”为车夫爬坡成功而高兴,为车夫的精神所鼓舞。 3.(1)车夫说好的价就不会变;(2)车夫制止“我”下车,用独腿顽强爬坡;(3)车夫带着两个外国人一口气蹬了80多里(答出两就可给全分。 ) 4.(1)用自己的双腿走路;(2)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意对即给 【解析】 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我正觉得奇怪”前面的内容来概括“我奇怪”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挣生活”的意思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5、6小节的内容来分析原因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5、7、9小节来概括车夫“尊严”的具体表现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题目含义的能力。一般从表层、深层来理解即可。表层上:用自己的双腿走路;深层上: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①     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②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③     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1.选择恰当词语

A.必然

B.当然

C.诚然

D.自然)填在文中①②③三处(3分)

2.从表达方式上讲,文段(甲)以_________为主,文段(乙)以_________为主。(2分)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我“刺耳”的原因(3分)

4.“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意见的含义是             ,有了怎样的变化呢?(3分)

5.文段(乙)中的“那一回”是指_____________      (事件)。(2分)

6.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假:         走:

2.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⑴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色愈恭,礼愈至    

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2分)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2分)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3分)

 

查看答案

综合题:(8分)

春天应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留下过多少关于春天的成语,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

1.写出关于春天的四个成语(4分)

2.写出关于春天的二句诗歌(4分)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任选5题作答)

1.冰霜正惨凄,                      

2.海内存知己,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                   ,身世浮沉雨打萍。

5.行到水穷处,                     

6.念天地之悠悠,                   

7.抽刀断水水更流,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                                  ,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                                             ,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