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玉米人》,完成小题。(共15分) 玉米人 迟子建 (1)晚夏时节,玉米成熟...

阅读《玉米人》,完成小题。(共15分)

玉米人  迟子建

(1)晚夏时节,玉米成熟了。街头做烤玉米生意的乡下人多了起来。

(2)有一天,在离我家很近的中山路上,我遇见了一个卖玉米的人。他占据着很好的地段,背靠着沃尔玛超市和工人文化宫,在过街天桥下,用一个铁皮箍起的炉子,烤着玉米。玉米被竹签穿着,一穗穗地横在炭火上。他似乎害了伤风,不时地抽着鼻子。他的生意真不错,烤好的玉米很快被路人买了去,他便剥了新的玉米,接着烤。在他旁边,摊开着一个大网袋,那里面装着至少上百穗的玉米。

(3)我不爱吃烤玉米,想买他几穗生的,回家煮。我指着他烤着的玉米问:“多少钱一穗?”

(4)“一块五。”他转动着竹签,头也不抬地说。

(5)“我想买四穗。”我说。

(6)他抬起头,问了一句:“你能吃四穗?”

(7)“ 我要买生的,回家去煮。”我说。

(8)他抽着鼻子,很干脆地说:“不卖!”

(9)我以为他怕我跟他讲价,于是安慰他说:“我买生的,也按一块五一穗的钱给你。”

(10)“那也不卖!”他坚决地说。

(11)这让我大惑不解。我开导他:“你卖熟的才一块五,而我买生的是一样的价,省了你的炭火,还省了你的力气,你怎么算不过来帐?”

(12)一听我嘲笑他不会算账,他沉下脸,指着我庄严地说:“卖给你生的,那些要吃烤玉米的人,要是不够吃了怎么办?”

(13)天哪,竟然是这理由!我心底里骂着他“蠢 货”,掉头而去。到了中山路革街相交的路口,我碰到了另一个烤玉米的人。这次,我以熟玉米的价钱了,顺利地买了几穗生玉米。摊主显然明白这买卖划得来,很高兴,他笑着对我说:“好吃了再来啊。”

(14)我提着生玉米走的时候,又遇到了那个不卖给我玉米的人。我站定了,示威性地晃悠着手中的玉米。他在招揽生意的时候,看到了我,也看到了那兜玉米,他张大了嘴,很惊恐的样子,好像的提着的,是一颗颗手雷。他别过身去,连打了几个喷嚏,然后回过头来,接着烤他的玉米,那么地安闲,那么地从容

(15)夏季过去了,街上烤玉米的人都不见了。有一天路过天桥,在苍茫的蓝色中,我忽然想起了那个烤玉米的人,想起了他清瘦而黧黑的脸,以及他灵活地转动炭火上的玉米时的知足的神态。我忽然觉得他是一个身上洋溢着神灵之光的人。他为了一个信念,或者说是一种责任,拒绝唾手可得的利益,他这种固执,难道不可贵吗?

(16)我想,好的写作者就应该像那个玉米人那样,可以笨一点,可以放弃一点现实的利益,可以甘心承受坚持自己的信仰而带来的生意上可能的冷清。我愿意做这样一个玉米人,守着自己的炉子,守着炉子里心灵的炭火,为那些爱我作品的读者(哪怕是少数),精心焙制食粮。

(选自《迟子建散文》)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3分)

2.简要分析文章14段玉米人从“惊恐”到“安闲从容”的原因。(4分)

3.文章15段说“我忽然觉得他是一个身上洋溢着神灵之光的人。”怎样理解“神灵之光”?你觉得“他”身上哪些地方具有“神灵之光”?(4分)

4.文中提到两个烤玉米的人,结合现实生活,你更赞同哪位玉米人的做法?(4分)

 

1.我向一个卖烤玉米的人买生玉米遭到拒绝,到别处买到了玉米后向他炫耀,他坦然相对。(3分) 2.他对我能买到生玉米而感到吃惊,同时因为自己坚守信仰而感到安闲从容。 (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3.“神灵之光”是指他为了一个信念,或者说是一种责任,坚决拒绝唾手可得的利益,这种可贵的固执的精神品质。(答“可以放弃一点现实的利益,可以甘心承受坚持自己的信仰而带来的生意上可能的冷清”也可)(2分) 例如:他转动着竹签,头也不抬地说;他抬起头,问了一句:“你能吃四穗?”;很干脆地说:“不卖!”;“那也不卖!”他坚决地说。他沉下脸,指着我庄严地说:“卖给你生的,那些要吃烤玉米的人,要是不够吃了怎么办?”;他别过身去,连打了几个喷嚏,然后回过头来,接着烤他的玉米,那么地安闲,那么地从容。(2分,答出两点即可) 4.略(4分) 【解析】 1.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这里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学生阅读文本,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围绕“吃惊”和“坚守信仰”来作答。 3.理解“神灵之光”的内在含义,即一个信念、一种责任、可贵的固执的精神品质;学生从原文中找出体现这种精神的依据,学会概括和总结。只要总结合理即可。 4.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生活实际,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2月7日,知名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出倡议: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网友纷纷表示要关注乞讨儿童,同心协力让被拐儿童圆回家的梦。下面是一份调查表,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某地大学生在倡议发出后              。(3分)

某地中学生在该倡议前后上网内容调查情况对比表

时间

浏览乞讨儿童的相关信息

其他(聊天、游戏、查找学习资料等)

2011年2月5日(倡议前)

3%

97%

2011年2月9日(倡议后)

71%

29%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活动。(5分)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

1.你会和家长共读哪本名著呢?请写出它的名字并作简略介绍。(3分)

2.在此活动中张家父子同读《水浒》, 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话。(2分)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                                 

 

查看答案

某同学有一段没有写完的文字,请你在空白处写上恰当的内容。(4分)

松树的风格在于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可以茁壮的生长。

它不畏天,即使电闪雷鸣,即使狂风暴雨,它依旧生长着;

它不择地,哪怕石缝狭小,哪怕       ,它依旧生长着;

它不靠人,就算无人施肥,就算       ,它依旧生长着。

松树的风格启示着我们:                                    。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  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 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  ______ 。  (晏殊《浣溪沙》)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

5.《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句子: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6.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了诗人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语境,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上。(3分)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一面,多一份肯定,少一份            

A、挑剔      B、颓丧      C、抱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