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用一句话(不超过15字)概括下列文段的内容。(4分) 北京成年人的肥胖率居全国...

请用一句话(不超过15字)概括下列文段的内容。(4分)

北京成年人的肥胖率居全国第一,儿童中的胖墩也不少。首都儿科研究所昨天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显示,目前北京市6到18岁的儿童中,平均肥胖率为10.9%,城区中小学生分别为13.3%和14.2%。肥胖不仅正在成为北京儿童最主要的流行病,也使北京地区儿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程度比国内其它地区更严重。

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北京儿童肥胖率比全国大城市的水平约高出一倍。

 

肥胖正成为北京儿童流行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概括时注意到材料的首尾句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永远的红丝带

①那时候,学校的教学设备还很简陋,班里刚刚添置了幻灯机,学生和我都很兴奋。上课要放幻灯片时,我常常用一根废弃的扫帚把,在黑板旁边挂着的小银幕上指指点点。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背后管这根又短又粗的竹棍叫“打狗棒”。有一次,我偶尔听到了,故作严肃地说:“没想到我一介书生,竟然荣登丐帮帮主之位,实在是可喜可贺!”周围的学生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笑作了一团。

②那天,下课铃响后,我正收拾着讲桌上的东西,准备回办公室,偶一回头,只见黑板左边墙角的那只放幻灯机的柜子上,靠墙斜竖着一根一米多长的细棍子。我走近拿起一瞧,是一根光滑的青皮竹棍,心中不禁大喜,高声喊到:“嘿,谁做的好事?这根棍子做教鞭真是再好不过了。”说着,我随手把上面粘着的几圈红丝带扯下来,扔进了旁边的废纸篓里。

③这时,班上有个学生说:“这本来就是送给你的!”我抬起头,愣了一下,忙问:“噢,真的吗?是谁送的?”一时间,教室里唧唧喳喳,闹哄哄一片,似乎没有人能够立即说得清楚。我一时也有些纳闷儿。

④“是阿萍送给您的。”一个学生突然嚷道,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我顺着学生们的目光看去,只见后排那个叫阿萍的清瘦女孩儿,有些不好意思看了我一眼。她的脸上红朴朴的,羞涩地微笑着,向周围的同学看了看,又轻轻地向我点了点头。

⑤这可是个很细心的女孩儿!她心灵手巧,上劳技课的严老师好几次在我面前提起她,夸奖她的劳技作品每次都是班上做得最好的。这时,我突然想到刚才那红丝带……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⑥愣了几秒钟,我把竹棍轻轻放在讲桌上,快步走到废纸篓前,捡出了那些红色的丝带。她一定是用这些丝带在竹棍上绕着粘了一朵花,这可是她最拿手的。记得那次班上搞联欢,布置教室的时候,我曾亲眼看她露了这一手。而我,还没有将竹棍上缠着的东西看清楚,就把它一把扯掉了……我呆呆地看着手中已经断成了好几截的丝带,心中懊悔不已,又轻轻将它放回了废纸篓里。

⑦我站起身来,对着全班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谢谢大家!”又特意转过身,对那个女孩儿说:“谢谢,谢谢你,阿萍!” 阿萍脸上依旧红红的,局促地笑着,轻轻地说:“不用谢,老师。”听到这话,我心里却忍不住想,当我伸手扯下那几圈红色的丝带时,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哎,我怎么这么粗心!

⑧沮丧地走进办公室里,我抚摩着这根细细的竹棍,心情一时难以平静。抬头透过窗户的玻璃,看着不远处的教室,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又犯了一个错误。我本该把那已经断成了几截的红丝带拿回来,却又……这时,上课的铃声却刺耳地响了。

⑨放学后,学生们都已经离开了学校。我独自一人走进了教室,又来到那个废纸篓前。我低头一看,纸篓里面空空如也。显然,值日的学生已经清理过了。我的心里涌上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⑩第二天上课时,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当着大家的面,抚摩着那根青青的细细的竹棍,笑着说:“阿萍,你送给老师的这根教鞭,用起来真好!”周围的学生微笑着,那个女孩也露出了甜甜的笑靥,她的脸已不再那么红了。

⑾我走上讲台,轻轻地挥动着青皮竹棍。我心里明白,那条红丝带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它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提醒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灿烂的笑脸,面对这些年轻的心灵。

选自《作文·初中版》

1.从上下文中找出两处与第⑦段画浪线句相照应的语句。(2分)

2.请用自己的话,说出第⑤段和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提到的“错误”的内容。(4分)

3.文中第⑦段写道“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请你写出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3分)

4.第⑩段写道“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你觉得“我”的这一举动有无必要?为什么?(3分)

5.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永远的红丝带”的理解。(2分)

6.在生活中,你遭到过别人的误解吗?请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4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姓名)          笔下,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礼服;          “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         会“愉快的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成诵(       )

③温公言   (       )           ④终身不忘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3.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提示和要求:请你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告别纯真的童年,跨入艳丽多彩的花季;告别虚伪的面具,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告别亲友,踏上远去的列车;告别家乡,去经历一次陌生的旅行……

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告别也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一座成长的丰碑。

请将题目《告别              》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讲述你的经历,抒发你的感受。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